念奴娇 江翌云近游镇江嘉兴及开封,先后有诗寄示,和者甚众。余倚此继之

近现代· 汪东

半生行处,要穷探星宿,飞翔寥廓。
白发江郎才未尽,好句如珠吹落。
蜀道停骖,清溪放棹,往昔亲杯杓。
看君风度,幼舆宜置丘壑。
闻道多景楼中,从容舒啸,回向鸳湖泊。
忽忆黄流奔注势,宛宛驱车京洛。
纤手分柑,金盘脍鲤,有客方槃礴。
山歌宵起,恨余不共酬酢⑴

齐天乐 怀素墨迹云: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与会中诸人共观之

近现代· 汪东

窗前蕉叶阴浓后,临池墨痕翻污。
风揭云飞,蛇惊草偃,笔势千秋谁悟。
清斋味苦。
只笋束共庖,茗瓯浮乳。
想得书僧,径来相访定佳侣。
瑶函珍重共启,怕颠张未解,驰骤如许。
丧乱经心,中秋过眼(谓右军丧乱、大令中秋二帖。
),别有人间奇遇。
萦愁万绪。
问天禄琳琅,至今存否。
瘴海崩涛,化成昏夜雨

阳春曲 三月初一日夜归,遇旧曲,怅然成咏

近现代· 汪东

雨丝丝,烟羃羃,镫影渐迷坊曲。
残夜走轻雷,车轮转,梦里还过旧家宿。
麝熏鸳褥。
浑未减、那时芳馥。
谁道两睫瞢腾,醉眠醒、自惊幽独。
叹春半、凋蘦莺雏老,怊怅极、清狂杜牧。
秦楼箫声已断,竟床空枕簟斑竹。
芸笺更展数幅。
待手把、花容描貌(入声。
)。
恨桃李、未了湔裙候,愔愔暗绿

寻芳草

近现代· 汪东

失却远山翠。
镇长日、雨廉纤地。
倚高楼、望眼成枯悴。
路迢迢,信难继。
暗想别离情,二三载、把人抛弃。
算嫦娥、纵被云遮蔽。
还有个,团圞意

蝶恋花

近现代· 汪东

菊蕊凋残秋景暮。
滴滴霏霏,尽日檐头雨。
欲向邻家閒趁步。
苍苔径滑无乾处。
隔地阴晴非定数。
因念妆成,万一笼朝煦。
此际才笺愁寄与。
到时恐认啼痕污

瑞云浓

近现代· 汪东

东风露井,桃花还似人面。
花外巢痕护新燕。
香泥垒就,又早渗、残红千片。
逝景迅流波,任风吹不转。
当送春归,随处易、伤心感叹。
岂是佳人赋情浅。
凤笺盈箧,问甚时、一樽重见。
折取花枝,露和手颤

浣溪沙 还家即事

近现代· 汪东

足轻经旬戒出游。
羸躯病暑复惊秋。
小园无恙且归休。
未晚径须抛书帙,乍凉先欲试衾裯。
北风吹雨上高楼

应天长

近现代· 汪东

炉烟细袅,帘绣慢垂,幽怀断绪难续。
夜静乍闻邻笛,依稀旧时曲。
繁华逝,年岁促。
似泪尽、卧槃残烛。
最堪恨、一片青溪,雨后新绿。
谁更问杨琼,记取楼居,还近大堤北。
暗淡数重阑槅,蜘蛛网盈目。
听歌处,欢未足。
强自比、谢公丝竹。
鬓华改、远志凋蘦,沈醉当哭

醉思仙

近现代· 汪东

对秋空。
怨风翻坠叶,书杳征鸿。
渐黄花开也,人倚疏栊。
香惹鬓,泪沾衣,叹孤负,酒盈钟。
暮寒生,更睇远,暗遮云树重重。
膏沐相忘久,频年首似飞蓬。
料怀人深处,应少欢悰。
千里月,两边情,诉此恨,与谁同。
夜沈沈,梦不记,断魂犹恋青枫

归朝欢 岁暮不得归,顿动羁思,因念远方征戍之士,及为寇虏所徵迫者

近现代· 汪东

急景凋年风惨冽。
远望千峰飞鸟绝。
博山添炷水沈烟,重帏深掩流苏结。
悲来无暂歇。
闭门久断行车辙。
数归期、不知朝暮,揽镜已华发。
地暖春光漏泄。
因忆团圞儿女节。
故园有信放梅花,天涯是处愁冰雪。
四邻疲战伐。
北韩烽火连南越。
想依稀、石壕村畔,更作无家别

昼锦堂

近现代· 汪东

掩敛轻寒,徘徊短巷触目蛛网帘栊。
暗想别来心事,泪湿衣重。
夭桃红妍人面杳,绣筝尘满玉楼空。
无端恨、尺素寄将,双鱼路隔难通。
匆匆。
凝眺远,分手处,垂杨如雾冥濛。
乍可长条拂地,更系游骢。
旅情空结千丝冷,瘦腰谁管一春慵。
隋堤畔,犹胜那回行役,细雨孤篷

清平乐 闻贞白日读瑜伽师地论,赋此代讯

近现代· 汪东

形骸为累。
入世求超世。
面壁嵩高仁者事。
方寸终无住地。
眼前撩乱空花。
一窗风雪交加。
我欲忏除绮语,相从熟习瑜伽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