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季琦妇顾清侣赴朝鲜慰劳战士

近现代· 汪东

百战固岩疆,壮士宣威殊域。
馈食不辞艰阻,有蛾眉奇绝。
故园风物已深秋,行人感时节。
毡幕笳声催晚,正千山飞雪

醉太平

近现代· 汪东

箫笳沸空。
旌旗飐风。
游人列炬如龙。
报行程向东。
高台数重。
狂花万筒。
和平焰字当中。
是民心大同

望云涯引 野行闻笛,音调类旧人所为,感而赋之

近现代· 汪东

江干闲步,蕙汀远,芦滩白。
寄泊渔舟,向晚自看风色。
归鸿阵散,历乱惊飞下,认短碛。
望里关河,念三载羁客。
阆宫蓬苑,借青鸟,传音息。
蜃市冯虚,残景半消金碧。
流商变徵,吹破无穷恨,甚处笛。
太息桓伊,未似当时听得

如梦令 其二

近现代· 汪东

雨后秋光如洗。
无数閒花绕砌。
合坐弄新腔,翠琯银笙相俪。
风递。
风递。
缥缈乐声天际

玉烛新 镫夕彦通自南京来话旧,因赠

近现代· 汪东

玲珑檐玉瘦。
渐照眼春回,野梅如绣。
看镫旧俗今都罢,但许歌围红袖。
笙箫彻昼。
拥绛节、霓旌前后。
佳丽地、空数南朝,台城未舒新柳。
困思寄旅经年,惯晓埭闻钟,步穿烟岫。
岁华顿换,堪惜处、俊侣狂情非旧。
凌波赋就⑴。
恐泪烛、宵分盈斗。
休自苦、垂老相逢,金尊更覆

迷神引

近现代· 汪东

杨柳摇青堤边树,又值禁烟佳序。
雕鞍画毂,拥平川路。
傍溪行,桃花散,似红雨。
追忆当年友,共尊俎。
挥手云山隔,竟何许。
屈指人生,半是伤离绪。
对冶游天,嬉春侣。
黯然回首,忍重寻,临岐处。
笛飘扬,邮亭远,旅魂阻。
休为年芳晚,闭朱户。
残宵听鶗鴂,更悲苦

青门引

近现代· 汪东

曲沼涵余景。
波底远烟浮暝。
玲珑叠石赴修廊,苍苔绽处,认是旧行径。
开轩乍怯单衣冷。
独坐中宵静。
紫藤半挂,篱角月光,澹澹花无影

看花回

近现代· 汪东

叶底初闻百啭莺。
来赏新晴。
市郊兼有山林趣,是旧家、别馆峥嵘。
好春留不得,同感飘萍。
槛曲萦回藓路青。
负手巡行。
海棠秾艳吹成雪,野花开、多不知名。
自怜歌酒畔,有甚閒情

永遇乐 贞白行役福州,归述所历,以词纪之

近现代· 汪东

闽峡波涛,武夷深秀,此行经遍。
才卸征衫,且呼杯茗,为道亲闻见。
好山当户,明湖绕宅,未减江南心眼(鱼山吴山于山及小西湖皆在城内。
)。
最豪华、南台高处,望中灯火如练。
炎方㬉候,温泉涌出,却笑华清池浅。
可惜来迟,荔枝摘尽,雕俎涎空咽。
归装应有,锦囊佳句,供我细饮闲遣。
但频探、烟尘涨海,几时尽散

沁园春 病起自嘲

近现代· 汪东

君子人欤,豹变嶙峋,其文赤斑。
想卦爻占得,剥肤灾近,上池饮后,伐髓功完。
吸露身轻(医教吟青蒿露。
),攀霞痕在,色界曾留第几天。
丹成未,看铢衣尽委,蝉蜕登仙。
新陈代谢年年。
总不似秋风扫箨便。
甚凝酥砌就,鱼鳞匼匝,微鼾吹起,蝶羽轻翻。
乐岂知鱼,相应食肉(饮食多所禁忌,唯许食肉耳。
),切莫遣公荣到酒边。
东海畔,倘嗜痂有客,还许周旋

倾杯近 和袁去华

近现代· 汪东

梦醒朱楼镇锁,残日留斜影。
向晚西风渐止,绕廊花叶静。
尘封象管,弦断金徽何日整。
伫徘徊,鸟啼虫语满荒径。
宝钗分,篆烟烬,密誓嗟难省。
镜换容华,带损腰围新来更。
浮踪浪迹,不似年年秋期定。
纵思归,更堪归路永

浣溪沙

近现代· 汪东

十二天门詄荡开。
霓旌翠葆共徘徊。
于中弹指起楼台。
不惜千金求骏骨,果然万里致龙媒。
燕昭汉武尽仙才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