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谣 代怨,借梦窗韵

近现代· 汪东

一梦柔乡渺,诉与愁心,但只唇焦敝。
乍可温存,猜嫌还讼瓜李。
恨海燕、春晚来时,看绿尽、花梢无计。
尘埃里。
安巢古堞,将雏空垒。
盈盈自采蘼芜,断素量缣,又宝筝日倚。
钗卜虚谐,良宵孤负鸳被。
料故欢、风雨闻铃,暗愧汝、玉颜微泚。
争得似。
情寄片红沟水

亭前柳 用朱雍韵题何香凝墨梅

近现代· 汪东

素质天然好,屏膏华、绝胜严妆。
先报江南信,一枝长。
憎笛韵,带伊凉。
谁比似、花光奇秀格,淡朦胧、水月俱香。
因想含豪处,对池塘。
鉴疏影,卧斜廊

剔银灯 独处无聊,日以清真集自遣。偶述此词,用东堂韵

近现代· 汪东

窗下微凉睡足。
声乱鸣蛙池曲。
琴调生疏,酒炉寂静,唯是远山眉绿。
倚楼人独。
最羞见、红榴数簇。
行客思归意速。
欲和悲歌难属。
事异灵均,情非贾傅。
楚些离骚休续。
残膏剩馥。
只乞与、词林片玉

杨柳枝 其三

近现代· 汪东

枉结柔情万万丝。
千丝万缕止空垂。
台城不系青骢住,肯向天涯系夕晖

薄媚摘遍 反虚斋词意,仍用其韵

近现代· 汪东

睡初醒,风又起,黄叶飘庭院。
倚清狂,嗟落魄,题诗空涴裙练。
篱花影瘦,两鬓萧然,何用念家园。
独感浮生,驰驱道远甚时免。
还把茱萸重玩。
后会知谁健。
开口笑,本来难,良朋已觉凋半。
忧来煎迫,四序相催,不放寸心宽。
拟醉醇醪,持觞泪滴满

撼庭竹 余于天龙禅院分紫竹植寄庵中,初甚繁茂,年来为他种所夺,遂萎,绝无寸株。感之成咏

近现代· 汪东

一夕春雷破新竹。
看婀娜如束。
风诗未用歌淇澳,紫箫声断凤皇逐。
生意忽萧条,嗟偪处他族。
昔叩禅关分数个,刚栽并篱菊。
护持几岁森寒玉。
平安欲报讯难续。
争忍不怀恩,同故家乔木

赏松菊

近现代· 汪东

雕阑四匝帘垂绣,掩镜晚妆慵理。
露浓径滑,有苍菭铺地。
试与商量步屧,渐行到、西园小憩。
倚轩栊看,婆娑影好,数株丹桂。
皓月年年自洁,照愁人、比当时憔悴。
桂蕊旧香永,忽惊风飘坠。
拥枕孤檠焰息,又窗外寒蛩语碎。
听秋声似江潮,同夜半坐

鹧鸪天

近现代· 汪东

帘外霜风动远尘。
床头镫焰照孤嚬。
刳肝为药难疗疾,泣泪成珠不救贫。
思往事,悟前因。
转将微怨作深恩。
龙宫方剂汝堪赎,乞与云英自在身

玉阑干 和杜安世

近现代· 汪东

芜园是处追前景。
粉蕊紫苞蘦落尽。
林梢几点暮鸦归,斜阳下、独穿幽径。
别离经岁无音信。
也自知、欢会难定。
恁时立凭曲阑干,除非寻、燕子厮趁

卜算子 观大涤子对牛弹琴图,用稼轩韵戏题

近现代· 汪东

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
牛若无知若有知(元题诗意。
),正是知音者。
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
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

杨柳枝 其四

近现代· 汪东

初染娇黄胜鸭雏。
秋来黄叶半焦枯。
人间重奏哀蝉曲,齐女魂归解听无

青玉案 赠故人子,用韵

近现代· 汪东

霜鬓不剪人惊老。
话故旧,相逢少。
觌面而今成一笑。
短衣露胫,瘦麻编屦,疏布还裁帽。
一年次第寒威到。
便有酒、何妨共倾倒。
万事都拚沈醉了。
来时镫火,去时冰雪,是处安排好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