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五

近现代· 汪东

烟条露叶垂杨柳,独殿群芳。
风物凄凉。
聊与离人续断肠。
阿娇自称藏金屋,贵宠无双。
别许斟量。
绣槛名花似洛阳

南歌子 其一 雨中夜归,明日晴,复出。戏和东坡韵

近现代· 汪东

欹枕听微雨,开帘讶晓晴。
远村桃李向人明。
更见菜花黄绕蝶衣轻。
功业输儿辈,文章谢老成。
不知眉宇尚英英。
自试残年筋力且閒行

雨中花令 浙人江印舸取庄周动与阳同波语,自署所居曰阳波阁。远道以图乞题,借赵长卿韵

近现代· 汪东

竹柏交加千万树。
春事已伤迟暮。
绕屋芙蕖,浮船瓜蔓,梦到山阴去。
动静阴阳皆有助。
閒居自然堪赋。
伫望停云,吾庐安在,惭咏陶潜句

喜团圆

近现代· 汪东

深秋丽景,屏堆紫菊,窗映红蕉。
相如病渴狂心在,喜重逢娇娆。
晨妆镜里,远山眉样,著意新描。
如今肯再,钗分燕股,剪破鸾绡

安公子 苏沪道中,用袁去华韵作

近现代· 汪东

鬓影飘残缕。
晓寒重觅停车处。
陌上经行泥滑滑,是昨宵微雨。
渐迤逦平桥,接近梅村路。
桥下水、绿到天涯否。
甚过尽颓城,还见参差桥柱。
旧识人何许。
世缘原似浮萍聚。
不断征程收眼底,又苍茫东去。
看几折清溪,牧竖牵牛度。
修竹里、翁媪相呼语。
羡酒熟新醅,围坐茅亭深坞

新荷叶 闻南京玄武湖荷花盛开,缅怀旧游,用赵德庄韵

近现代· 汪东

如镜平湖,菱洲深处堪归。
绿幕红栏,画船双桨轻飞。
风荷窈窕,映玉人、浅碧罗衣。
一樽花下,重重锦裹香围。
素手曾携。
闲来同赏芳菲。
昨夜搴帏。
容光疑是还非。
鸣琴闲抚,恨朱弦已脱瑶徽。
他年重到,剩吟杨柳依依

杨柳枝 其二

近现代· 汪东

漫天匝地影濛濛。
才看西飞又向东。
岂是杨花轻薄性,只缘无柰太狂风

茅山逢故人 京口云山图

近现代· 汪东

澄澹寒江沙渚。
摇漾平明烟缕。
十里帆樯,千林萧寺,半天钟鼓。
儿时此地嬉游,何日归来堪赋。
旧梦重温,青山城郭,小楼风雨

十月桃 沈石田画九月桃花折枝小幅,自题云:荣华难暂顷,天地亦多情。感之成咏

近现代· 汪东

年年三月看青条,破萼霞㬉烘晴。
路近桃溪,刘阮曾遇仙卿。
谁知陨霜篱畔,还又费、蜂蝶经营。
春归已久,崔护题诗,重睹倾城。
几南都、千树繁英。
空付与、寥寥水榭山亭。
再度花开,董逃先听歌声⑴。
何如画师妙笔,脂数点、妖冶鲜明。
当时却道,荣华虽暂,天地多情

花心动 和梅溪

近现代· 汪东

荷叶翻时拥单衾,凄凄半宵风雨。
醉里未忘,欢事频经,春艳翠屏酣舞。
酒阑人共飞花转,便催送、一帆西去。
指三载、心期旧约,更能来否。
凝睇吴山断处。
空只见冥冥,数重烟树。
好景逝波,黯碧笼窗,争似少年情绪。
一缄书到从头看,锦机织、万千愁语。
顿白尽、安仁鬓丝几缕

沁园春 暂还寄庵,次稼轩赋齐庵韵

近现代· 汪东

春服裁成,杨柳依依,我归自东。
喜鸡鸣相接,荒村数武,鹊巢堪并,隙地三弓。
壮不如人,老犹遁世,郁郁长怀涧底松。
凭阑处,但花枝左右,明月当中。
邻家削玉千重。
似饱看匡庐侧西峰(与拙政园邻。
)。
任蓬蒿遮径,回旋势窄,诗书塞座,吟啸天容。
细检人生,刘伶堪学,莫学醒狂盖次公。
还知否,契南华一语,笑指鸿濛

浣溪沙

近现代· 汪东

残绿庭阴罥网丝。
凌晨寒雨湿阶泥。
水沈笼罢更添衣。
药铫常温妻病久,茶铛閒置客来稀。
寂寥情味晚秋时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