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济上人归漳南

宋代· 释德洪

密林影群阴,露叶光翻夕。幽人独经行,满院许秋色。

几年涉岭海,颇亦历佳席。迩来寄江寺,痴坐室生白。

吾家在漳南,万顷苍玉璧。何当附舶归,重拂林下石。

此生一梦耳,梦觉试寻绎。倚筇作长啸,万事付鸟迹。

若有閒中吟,无惜寄飞翼。

予在龙安木蛇庵除夕微雪及晨未消作诗记之二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终夕不自寐,老逐客愁长。寒威正折绵,归梦不成往。

萧惊闻打窗,气势颇舂撞。地炉对残缸,瓦沟集清响。

起看雪覆砌,秀色动屏帐。归来檐溜滴,坐席初未暖。

乃知春草微,已出严凝上。但馀檐卜林,落花和月赏。

山谷老人赞

宋代· 释德洪

盖九州以醉眼,而其气如神。藻万物以妙语,而应手生春。

排黄龙之三关,则凡圣之情不敢呵止。竖宝觉之一拳,则背触之意不立鲜陈。

世波虽怒,而难移砥柱之操。诗名虽富,而不救卓锥之贫。

情如维摩诘,而欠散花之天女。心如赤头璨,而著折角之幅巾。

岂平章佛法之宰相,乃檀越丛林之韵人也耶。

次韵空印游山九首 其七

宋代· 释德洪

宝塔当烦妙语传,要令此地福人天。个中已有全身见,何用分身遍大千。

寄题胜因环翠亭二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万身高节清癯老,四座飞檐寒影间。门外黄尘吹鬓者,有谁见此坐看山。

食菜羹示何道士

宋代· 释德洪

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

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藷米。

饱霜阔叶菘,近水繁花荠。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

椎门醉道士,一笑欲染指。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

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

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录以寄徐闻,阿同应笑喜。

读古德传八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石门冢木团云雨,偶爱车轮烟翠深。火种刀耕期饱暖,问心求法谩追寻。

杏壳观音菩萨赞

宋代· 释德洪

对现色身,色身三昧。如无边春,透尘透海。使诸众生,道与神会。

知寂灭法,不以身碍。随欲观者,非小非大。此银杏壳,纤秾向背。

百福庄严,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载。如皎空月,无所覆盖。

舍精进幢,如坚刚铠。太虚殒消,我愿不退。

空印以新茶见饷

宋代· 释德洪

喊山鹿蓛社前摘,出焙新香麦粒光。撼树师应怀大仰,传瓯我欲学南阳。

要看雪乳急停筅,旋碾玉尘深住汤。今日城中虽独试,明年林下定分尝。

余将经行他山德庄自邑中驰书作诗见留是夕胡彦通亦会二君手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风径霜清拾堕薪,野炊童子解经营。翛然放著秋窗晚,篱落凄清屋角晴。

隐山照上人求诗

宋代· 释德洪

落发道林寺,随师家隐山。万缘都放舍,一衲遂安閒。

璧月照宵定,金风掩昼关。平生无愧业,尘世许谁攀。

题使台后圃八首 其一 谛观室

宋代· 释德洪

优入圣贤域,湛然观道真。一身浑是德,终日不违仁。

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

关于诗人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