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用前韵

宋代· 陈傅良

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巴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幙,忽矣驹过隙。
伊传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场。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挽东阳郭德谊

宋代· 陈傅良

簪绂何能贵,声名幸自修。
凡今为我友,几半与君游。
翰墨千年托,松梧一夜秋。
令人怀昔日,烱烱梦丹丘。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宋代· 陈傅良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佑治平诸故老,
身要人扶功未了。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
应笑江湖华发早。

挽尤延之尚书 其三

宋代· 陈傅良

向来诸老独岿然,羸不胜衣万事便。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著趁朝鞭。

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遗奏定留封禅藁,凭谁吹送九重天。

和徐魏叔见寄三绝

宋代· 陈傅良

独向心源识背趋,岂於身外较精粗。
凄其下视人间世,朝市区区地一夫。

挽周宣义

宋代· 陈傅良

无酒浇陈草,将诗刻隧碑。
遗名从此在,真意竟谁知。
教子还余事,周人亦有时。
忆尝从夜话,欲去更迟迟。

游鸣山寺徐一之兄弟载酒即席和其韵

宋代· 陈傅良

惰归春力不胜驱,风雨尚愁人掺裾。
掠尽残红前日树,催还新绿去年畲。
相将兴尽随花屧,赖有朋来载酒车。
但得从今身尚健,吾乡风物胜匡庐。

和孟阜老梅韵

宋代· 陈傅良

朝游山南莫北隅,修竹之下手所披。
五步一顾立不趋,柔枝弱干千万余。
粲然笑倩多新奇,岁寒安用众穉为。
惊嗟怪怪丈人行,缟衣蓝缕冰斲肌。
莓苔雪片冻不飞,玉饰其末玑衡欹。
藐姑之仙下缥缈,苍虬为驾羽葆希。
三闾大夫从女须,枯槁婵娟却并驰。
张子爱之亦既痴,人不得觑以我归。
我生自视梅孰如,光江独立儿女嗤。
年来稍稍学折枝,柰何复与此老期。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 其二

宋代· 陈傅良

闭关饶著一丸泥,我亦前扳更后跻。四海弟兄君看取,苛风不断雁行齐。

初夏有感因用前韵久旱适得雨欣然卒章

宋代· 陈傅良

湖山妩媚绿阴稠,谁向芸芸得趣幽。
半破榴花方恨晚,新来燕子未知秋。
去为吏隐虽吾愿,归得家山政自愁。
赖有雨声宽百感,忽如孤凤见群啁。

除夜用前韵

宋代· 陈傅良

春来十日垂垂雨,岁尽今朝亦未晴。
衰老见年殊不觉,卧听穿叶打窗声。

赠杜伯高

宋代· 陈傅良

腊后玄冥意气骄,余寒造物亦亡聊。
风收夜雨春何浅,云障朝暾雪不消。
真悟此生才半岁,恣听何处是三朝。
粲然一笑将迎我,赖有江梅慰寂寥。
关于诗人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