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王珪
忽觉宫车晚,乘云御帝乡。
空余群玉殿,不奏万年觞。
白发孤臣泪,黄尘九陌荒。
返虞歌未断,陵柏已苍苍。
有德名终大,无为福自延。
更闻天子孝,荐术助长年。
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见说太平无沴气,山中业艾独生迟。
翡翠盘龙装绣额,真珠双凤蹙花毬。
时闻玉女牵帘笑,箭跃铜壶不算筹。
夕宴中秋醉广寒,阆风银阙锁三山。
美人半夜歌明月,声在玉壶天地间。
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
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
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晚来东殿放笙歌,外院池亭得暂过。
深炷炉香登月榭,栏干西角拜姮娥。
帘旌风卷绿波流,绣扇红鸾五彩楼。
撮角茶床金钉校,暗花香印锦纹头。
忆昔承君召,春风候禁门。
曾陪蕊珠殿,独赐紫花墩。
辽水千年隔,钧天一梦存。
龙髯攀不得,无路可酬恩。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