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编梦秋词成,自题,集梦窗

近现代· 汪东

缺月孤楼,晚钩斜挂西帘卷。
剪秋一半。
旧雨江湖远。
睡起恹恹,恨绪萦抽茧。
拌分钿。
合欢屏暖。
珠网空凝遍

醉公子 其二

近现代· 汪东

离别经年岁。
含恨将书寄。
密字写从头,殷勤多问意。
飘荡学杨花。
因甚不还家。
一树堤边柳,枝枝宿暮鸦

南乡子

近现代· 汪东

初见好容仪。
一朵秋英傍玉墀。
了却平生相忆愿,堪疑。
已误芳盟十载期。
妆脸睡时宜。
淡著胭脂浅画眉。
最是动人情绪处,低帏。
不许鸳鸯不并飞

减字木兰花

近现代· 汪东

芳塘似鉴。
人面荷花相并艳。
夜静风来。
暗递清香入酒杯。
彩云易散。
千古茫茫同一叹。
落尽红衣。
恰怨莲房结子迟

哨遍 过景斋听谢翁一尘弹琵琶数曲。翁师诸城王心葵,世称第一手

近现代· 汪东

荷沼未空,枫叶渐丹,略有林泉美。
喜朝来、一客款荆扉。
似东山、翛然高致。
论乐旨。
冥鸿自翔天际。
霏霏谈屑皆名理。
嗟縆瑟调琴,秦箫楚管,从来难谐俗耳。
偶长吟、白傅琵琶词。
请试为、诸君一弹之。
四坐无哗,冰弦才拨,此声堪异。
嘻。
涧水泠泠,松风策策绕阶墀。
急雨跳珠坠,琤瑽时密还稀。
是浩浩平沙,嗈嗈群雁,数行高去复低飞。
又苇岸横舟,渔家聚语,网罟遥夜,恍置身、河伯惊相视。
甚却顾、萧斋共隐几。
听砉然、裂帛声止。
翁起笑,谓千古绝调只吾师。
定场贺老,如今安在,独有岐王宅里。
开元法曲尚留遗。
问人间、知音能几

秋宵吟

近现代· 汪东

鲤鱼沈,雁迹渺。
似我离情深窈。
衣襟染、剩泪染征尘,至今难扫。
倚斜曛,送远(去声。
)燎。
万翼投林归鸟。
乡园在念,旧日吾庐,翠筠空老。
性本宜秋,但渐觉、风云气少。
暮年词赋,倦客京华,此意向谁道。
残堞依江表。
杖策频来,时序换了。
怕明朝、眺尽天涯,霜叶微脱路更杳

离别难

近现代· 汪东

掩冉宝髻微偏。
凄凉断瑟横前。
挽春春已去。
送君江上路。
泪沾襟袖湿,露华鲜。
离别数(入声。
),恩情薄,重携纤手是何年。
香罗幕。
秋千索。
终日垂。
愁时更忍相窥。
伫立河桥北。
笛里关山曲。
折杨柳,记双眉。
青螺色。
空抛掷。
如今描取付伊谁

金缕曲 题迭更司所箸双城记。适读迦陵词,即用其韵

近现代· 汪东

地偪天无罅。
叹微生、于中虱处,鬼门人鲊。
少日周旋多游侠,臂箭腰弓驰射。
快呼酒、汉书能下。
喷沫高谭罗兰辈,气崚嶒、却笑旁人怕。
今有口,壁间挂。
一编展对凉如洒。
纪千年、双城鬼蜮,笔端有(作平。
)画。
恩怨都凭翻覆手,瞥眼浮云野马。
因果律、何殊铁打。
细数断头台上客,被人残、元是残人者。
金鉴在,正堪藉

金缕曲 四叠罅韵,送戚属中女子参军者

近现代· 汪东

素手停针罅。
厌听人、铺张中馈,啜鲜羹鲊。
恨不南山随李广,试著短衣骑射。
喜此日、真归麾下。
不数前朝秦冼辈,便吴宫、教战谁曾怕。
磨匕首,腰横挂。
更无滴泪临岐洒。
尽抛将、脂奁粉合,两眉休画。
风掣红旗行肃肃,静里温闻班马。
号令急、军中鼓打。
直向黄河边头去,笑木兰、枉替耶征者。
歌送汝,一樽藉

金缕曲

近现代· 汪东

识字原非福。
信当时、鬼憎仓沮,聚群宵哭。
悔杀前生多慧业,误拥诗书千轴。
枉自诩、班杨司目。
谁料真成忧患始,贮牢愁、空抚便便腹。
世路险,羊肠促。
故人才似丰年玉。
也遭逢、流离偃蹇,几经沟渎。
抱石冤沈焚山痛,隅坐偏栖妖鵩。
更网得、冲天黄鹄。
白刃凝霜飞夜半,竟何人、忍贼来公叔。
思往事,泪相续

小重山 为陈从周画山水

近现代· 汪东

岩壑深藏一径幽。
几株霜下叶,恰宜秋。
惊风忽起暮云愁。
凋零急,独自恨悠悠。
匹马万山偷。
蚕丛经极险,度边州。
难将此意画中收。
聊著我,拄杖白蘋洲

霓裳中序第一 十六夜又雨

近现代· 汪东

中原乱未息。
更著沈阴天似墨。
天醉抑因恨极。
甚长夜渐阑,愁霖如泣。
团圞桂魄。
闭广寒、空念前迹。
霓裳杳、一番梦觉,此意竟谁识。
悽恻。
市喧都寂。
但隐约、虫吟败壁。
披衣重眺巷陌。
剧散墟荒,鼓罢镫坼。
凤楼歌自得。
怕蕙女、琼瑰暗滴⑴。
休休也、君当安卧,大地已回白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