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

近现代· 汪东

溪上玉梅如雪,瓢玉带,惹罗衣。
暮寒时。
蝉鬓美人愁绝,折花簪一枝。
可奈薄情无处,寄相思

生查子

近现代· 汪东

脸比杏夭娆,心似梅酸楚。
倘许植根时,愿化阶前土。
无分得怜伊,但听流莺语。
莺语枉丁宁,也会相怜否

八归

近现代· 汪东

春畴过雨。
飙轮驰影,临暮认取官渎。
金门岸圮长桥在,惆怅市街人静,顿惊心目。
步屧凄清穷巷断,见历乱、墙头新绿。
是旧日、閒处经营,傍水数间屋。
重践庭莎四绕,银藤遥夜,尚挂荒荒篱角。
小园才赋,破巢难稳,泪满关河南北。
枉承平愿久,洗甲银河劝耕犊。
何时谢、簿书期会,自手鸦锄,栽花还莳竹

贺新郎 有辞行归隐者,留书告别,用稼轩韵赠之

近现代· 汪东

内热那堪说。
尽消他、含风翠筱,蔽天黄葛(黄桷树,黔志作黄葛。
)。
直向峨嵋凌绝顶,蹴踏阴崖残雪。
更北指、中原一发。
忼慨悲歌多燕赵,想苍茫、正堕临关月。
谁为故,由之瑟。
功名无分长离别。
叹人生、云龙鱼水,古来难合。
黄祖辈人何足道,冠带聊加白骨。
也休怨、媒劳恩绝。
柳下清泠圜波绕,好科头、自锻嵇康铁。
又却恐,肺肝裂

吴音子 晚步嘉陵江畔,闻客舟中有吴音者,感赋。用东山韵

近现代· 汪东

百种无聊,晚来曳杖临江渚。
平野落照苍茫,蝉声和邪许。
瘦缆危樯,客船行贾。
异地相逢,凭仗寄语。
想当石头发处。
烟鬟拥、错落开帆鼓。
频年刘郎,洒衣唯有泪如雨。
拟借吴音,自吟愁句。
此曲难知,休便唱与

高山流水 周仲眉室陈戊双夫人知音善画,尝取临川曲意作琅玕题名图。竹数十竿,每竿使曲舍诸人题姓氏其上而留其一相待,并索词

近现代· 汪东

病怀悒悒总难降。
理閒情、时寄清商。
花外按新声,偏逢顾曲周郎。
招游伴、剪烛传觞。
惊心岁华逝,凄然话昔,散落霓裳。
更何人好事,擪笛傍宫墙。
无双。
蛾眉有才子,看笔底、换取潇湘。
千个影斜斜,乱竹掩映风廊。
任临川、绮思芬芳。
重来正、堪恨梅酸柳亸,旧迹都荒。
待题名冷处,含墨费端相

霜花腴

近现代· 汪东

路回静石,媚晚晴、黄花缀满疏篱。
临水炊烟,隔林鸦阵,行筇暂与秋宜。
厌听鼓鼙。
问故人、谁识心期。
任年来、病榻萧閒,世情于我两忘机。
偏触旧欢新恨,记轻舟一叶,荡漾苏堤。
菱剥纤琼,橙飞香雾,朝云梦觉全非。
再经乱离。
恐墓门、牛践荒陂。
剩消凝、镜里萧郎,点霜侵鬓丝

虞美人 美人蕉花以黄者为贵,瓶供将阑,无端枨触

近现代· 汪东

佳人弄蕊添妆额。
一顾能倾国。
鞠衣端合配黄裳。
葵花相并只寻常。
道家装。
姬姜转眼成蕉悴。
雨滴空阶泪。
一枝开向胆瓶中。
药炉经卷此时同。
忏情浓

小重山

近现代· 汪东

高楼目注大江东。
一重山色外,又千重。
江流屈折万山中。
流不尽,尽处有丹枫。
桥影卧如虹。
也曾携浊酒,缆孤篷。
如今渔火乱遥烽。
寒山寺,夜半尚鸣钟⑴

西施

近现代· 汪东

会稽山上树空枝。
任国势倾危。
卧薪尝胆,堪笑总虚词。
范蠡当时,也恨无良策,但寻访娇姿。
浣纱拟向荒村老,缘恩重,画蛾眉。
沼吴后自沈,烟水判心期。
尽说功成,一舸相随去,叹欲信还疑

八六子

近现代· 汪东

倚房栊。
悄然凝伫,从头细数欢悰。
叹楚岸遗□杂佩,洛川神遇惊鸿。
尽归赋中。
歌筵曾此相逢。
暗掷微波轻倩,旋听密语惺忪。
怎自逐、长安道旁车马,燕钗分破,凤箫凄哽。
今来绣户,铜环静掩,尘床瑶瑟都空。
笑春风、桃花尚余数丛

龙山会 丙辰九日大集成酒家会饮,赋呈同坐诸公

近现代· 汪东

笛步招游侣,醉看茱萸,复此登高宴。
景光都似旧,还更喜、千里同归巢燕。
何用接桃根,听吴语、尊前轻软。
快持螯、盘堆脍玉,未嫌秋晚。
奇绝望里清淮,鹭起鸥沈,共予情深款。
冷风吹帽堕,应未减、当日龙山高眄。
休恨菊开迟,替芳讯、梅花照盏(是日饮梅花酒,大集成名酿也。
)。
倩注满、料必定,每年身更健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