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八日诗三首 其三

魏晋· 支遁

缅哉玄古思,想托因事生。相与图灵器,像也像彼形。

黄裳罗帕质,元服拖绯青。神为恭者惠,迹为动者行。

虚堂陈药饵,蔚然起奇荣。疑似垂嚱微,我谅作者情。

于焉遗所尚,肃心拟太清。

述怀诗二首 其二

魏晋· 支遁

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逡巡释长罗,高步寻帝先。

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

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传。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

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

咏利城山居

魏晋· 支遁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四月八日赞佛诗

魏晋· 支遁

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令日泰,朗朗玄夕清。

菩萨彩灵和,眇然因化生。四王应期来,矫掌承玉形。

飞天鼓弱罗,腾擢散芝英。绿澜颓龙首,缥蕊翳流泠。

芙蕖育神葩,倾柯献朝荣。芬津霈四境,甘露凝玉瓶。

珍祥盈四八,玄黄曜紫庭。感降非情想,恬怕无所营。

玄根泯灵符,神条秀形名。圆光朗东旦,金姿艳春精。

含和总八音,吐纳流芳馨。迹随因溜浪,心与太虚冥。

六度启穷俗,八解濯世缨。慧泽融无外,空同忘化情。

咏怀诗五首 其三

魏晋· 支遁

晞阳熙春圃,悠缅叹时往。感物思所托,萧条逸韵上。

尚想天台峻,仿佛岩阶仰。泠风洒兰林,管濑奏清响。

霄崖育灵蔼,神蔬含润长。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爽。

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中有寻代士,外身解世网。

抱朴镇有心,挥玄拂无想。隗隗形崖颓,囧囧神宇敞。

宛转元造化,缥瞥邻大象。愿投若人踪,高步振策杖。

咏怀诗五首 其二

魏晋· 支遁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无矣复何伤,万殊归一涂。

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怅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

反鉴归澄漠,容与含道符。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

咏大德诗

魏晋· 支遁

遐想存玄哉,冲风一何敞。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

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

咏怀诗五首 其四

魏晋· 支遁

闲邪托静室,寂寥虚且真。逸想流岩阿,朦胧望幽人。

慨矣玄风济,皎皎离染纯。时无问道睡,行歌将何因。

灵溪无惊浪,四岳无埃尘。余将游其嵎,解驾辍飞轮。

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时珍。修林畅轻迹,石宇庇微身。

崇虚习本照,损无归昔神。暧暧烦情故,零零冲气新。

近非域中客,远非世外臣。憺怕为无德,孤哉自有邻。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一

魏晋· 支遁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

咏八日诗三首 其二

魏晋· 支遁

真人播神化,流渟良有因。龙潜兜术邑,漂景阎浮滨。

伫驾三春谢,飞辔朱明旬。八维披重蔼,九霄落芳津。

玄祗献万舞,般遮奏伶伦。淳白凝神宇,兰泉涣色身。

投步三才泰,扬声五道泯。不为故为贵,忘奇故奇神。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三

魏晋· 支遁

靖一潜蓬庐,愔愔咏初九。广漠排林筱,流飙洒隙牖。

从容遐想逸,采药登祟阜。崎岖升千寻,萧条临万亩。

望山乐荣松,瞻泽哀素柳。解带长陵坡,婆娑清川右。

泠风解烦怀,寒泉濯温手。寥寥神气畅,钦若盘春薮。

达度冥三才,恍惚丧神偶。游观同隐丘,愧无连化肘。

五月长斋诗

魏晋· 支遁

炎精育仲气,朱离吐凝阳。广汉潜凉变,凯风乘和翔。

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四部钦嘉期,洁己升云堂。

静晏和春晖,夕阳厉秋霜。萧条咏林泽,恬愉味城傍。

逸容研冲赜,彩彩运宫商。匠者握神标,乘风吹玄芳。

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亹亹维摩虚,德音畅游方。

罩牢妙倾玄,绝致由近藏。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

掇烦练陈句,临危折婉章。浩若惊飙散,囧若挥夜光。

寓言岂所托,意得筌自丧。沾洏妙习融,靡靡轻尘亡。

萧索情牖颓,寥郎神轩张。谁谓冥津遐,一悟可以航。

愿为游游师,棹柂入沧浪。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

关于诗人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