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 其一 粉蝶儿

清代· 易顺鼎

蓑笠休抛。悔长安两番西笑。趁秋深买个轻舠。菊蟹杯,莼鲈箸,图些醉饱。

莽乾坤大抵无聊。这缘由总难知道。

贺新凉 采石太白楼,用洪稚存、黄仲则两家集中太白墓原韵

清代· 易顺鼎

江月都愁老。何苦向南朝一带,照他凭吊。采石荒矶闲系艇,有客倚阑而眺。

谁看见吴宫花草。楼影千年流不去,缓商量毕竟诗人好。

须记取,醉中稿。

狂吟那顾先生笑。为神州骚沉雅坏,特来相告。更问锦袍归水后,清气收还多少。

可许我骑鲸三岛。如此江山浑寂寞,但风帆几点和沙鸟。

怀古意,怎生了。

法曲献仙音 月下闻山寺步虚声

清代· 易顺鼎

行处无人,听时有寺,古木云峰犹远。战胜风篁,飘残烟磴,林深几回吹断。

正缟鹤难成梦,松阴月明满。拨苍藓。又经过、数重秋影,门掩定、初指翠微僧院。

步到列仙家,问瑶天、因甚清感。那怪红楼,倚萧台、一半泪眼。

让陈思悟后,来向鱼山闻梵。

莺啼序 檃栝兰亭序

清代· 易顺鼎

永和九年癸丑,正暮春天气。修禊事、因集兰亭,群贤少长咸至。

有修竹、崇山曲水,流觞列坐清湍次。又何须弦管,始堪叙幽思。

宇宙甚宽,骋怀游目,信赏心乐事。念吾辈、随分周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室庐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要其间、静躁殊途,悲欢同致。

当其自得,内顾欣然,不知老将至。迨他日、所之既倦,情随事改。

一转瞬间,迹皆陈矣。荣枯通塞,终归于尽,时移境变犹嗟悼,况千秋万岁都无几。

死生事大,昔人兴感之由,秖今若合符契。临文嘅往,难喻诸怀,每不能自已。

固亦知彭殇悉妄,修短难言,以后视今,由视昔尔。

委心随化,斯诚妙旨。同时所述皆足录,料尊前、怀抱初无异。

后人追溯芳踪,应览遗文,悠然感此。

谢王使君送匡山紫芝

清代· 易顺鼎

匡山紫芝生绝巇,神物难致路幽远。樵人辛苦媚使君,持献公堂才一本。

无德不能致此芝,惟有使君能致之。殊祥异瑞不自私,似可斋祓陈天墀。

谁知使君用意别,聊赠山中麋鹿姿。紫云一朵忽飞下,满堂动色相嗟咨。

真形轮囷根屈曲,古色斑駮光陆离。轩羲日月所沐浴,姚姒雨露所溉滋。

中含元气犹淋漓,旁观但讶形模奇。有如肃穆陈鼎彝,奇古又若岣嵝碑。

若驾鸾凤骖龙螭,羽葆幢节纷追随。真人无言坐华盖,王母欲下来金支。

僮奴不解天然贵,疑是巧工雕镂为。使君怀抱何浩浩,鬓眉颇似商山皓。

恺悌君子神所保,报之玉树兼瑶草。此芝亦是君精神,一茎草现金刚身。

十年种遍匡山春,却把余春赠与人。吾家先世玉芝堂,人去堂空芝亦荒。

拜君嘉惠不敢忘,如还旧物增休祥。归奉二亲进一觞,回首屏风南斗旁。

归宗寺看月

清代· 易顺鼎

碧空无云雨所洗,长风舒波一万里。大月入户天苍凉,幽人揽衣坐惊起。

孤光远映金轮峰,唤取空山生海水。是时孟夏甫过望,太阴未觉亏全体。

老蟾飞镜入匡庐,骊龙吐珠出彭蠡。一片愁心天地青,半空岛色星辰绮。

法宫钟鼓宵沈沈,雄压天声万山趾。长廊可饭数百僧,浊酒相呼二三子。

夜深人稀声籁绝,犬吠虫吟清可喜。诸天寂寂守龙象,下界纷纷斗牛蚁。

诸僧鼾睡了不闻,佛亦无言垂两耳。绕庭千遍看未足,更欲开门觅山鬼。

愁入天边坏塔孤,梦飞海外神州几。吾闻世界本沤浮,何况人身一稊米。

百年易尽如风镫,聚散死生皆偶尔。要持屡劫妙明心,一学昭文绝成毁。

君知今夕是何年,佛在虚堂正弹指。

偕伯严云锦亭夜坐有怀梁节庵去夏同游

清代· 易顺鼎

去年六月雨汗挥,君来款我山中扉。饭颗我如子美瘦,肉山君似文潜肥。

遽偕陈子褰裳返,颇慑炎官张伞威。溪亭今日对陈子,磅礴思君学解衣。

买陂塘 自题天伦乐事图

清代· 易顺鼎

莽乾坤有情人少,天心特使相聚。守此一腔真血性,万劫了无忧惧。

谋嫁娶。便游遍名山,也要携儿女。墨花浓处。到地老天荒,一家骨肉,还在画中住。

高堂上,二老发何曾素。年年青鬓如故。兰心玉色为兄弟,更指谢家之树。

东风驻。只几本桃花,他日须添补。画师亏汝。送上界凤鸾,下方鸡犬,飞入白云去。

声声慢 秋声,用蒋竹山体

清代· 易顺鼎

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

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

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

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愁未了,上吴船,又听雨声。

月华清 春街买鹦,与故禽无二,返魂香耶,再生缘耶

清代· 易顺鼎

秋稻余香,春花复梦,小帘依旧深贮。垂柳楼台,半护碧云归路。

怎隔年重认轻盈,浑未改檀唇绣羽。无语。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

此例相沿应许。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

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

摸鱼儿 秦淮河舫连句,用郭频伽荡湖船韵

清代· 易顺鼎

二千年南朝金粉,飘零今在何许。柔波依旧清溪曲。

来载酒朋诗侣。弦与柱。把锦瑟年华,销向鸥边路。

赋情谁与。有照水惊鸿,舞筵飞燕,同坐闹红处。

筝琶响,替了江关战鼓。名花开落皆数。画篷解识新歌艳,不惯禁他风雨。

眉黛语。赚山色窥奁,江上来飞渡。归程听取。

是梦后真真,愁中小小,做就断魂橹。

雨中山行

清代· 易顺鼎

连山塞鸿濛,万秀争一雨。杳冥阴阳中,青苍割吴楚。

长飙吹玄云,散此鸦外缕。村偏行人稀,草木接太古。

酣叶摇天声,怪石挟溪怒。百霆与千雷,暝斗林壑语。

喧笑杂蛙黾,跬步窘蛟虎。凄籁孤襟寒,湿路一线取。

佳游虽愉快,僮仆已劳苦。身穿云根幽,回首迷处所。

关于诗人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