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儿 其二

清代· 易顺鼎

灵谈鬼笑任纷拿。笔妙偏从痒处抓。支字不曾饶过他。

听无哗。一半儿讥嘲一半儿骂。

海会寺

清代· 易顺鼎

中峰如法王,师子据其右。老僧初开堂,辛苦此结构。

欲令震旦国,举首眺灵鹫。天高龙象雄,地迥猿鸟瘦。

钟鼓运风涛,楼台出云岫。我来访五老,逮此成三宿。

沈沈青莲地,可踏不可漱。禅人数十辈,梵诵宵达昼。

为喜观威仪,频来听经咒。弥天左蠡浸,收取作阶霤。

风帆散万叶,沙鸟飘千豆。禅心止水定,客面观河皴。

闻僧昔面壁,绝粒坐岩窦。今年八十余,爽健神所祐。

其徒勇写经,坚苦本师授。周身万毛孔,一孔一针漏。

华严几万字,一字一血透。吾闻兼爱术,不惜顶与脰。

儒家好批根,所见无乃囿。孔墨何龂龂,仰窥大圜覆。

长亭怨 其一 社题饯春

清代· 易顺鼎

正人在乱红飞处。添个啼鹃,小帘朱户。此际江南,落花时节甚情绪。

送侬几度。也输到侬来作主。卖杏街楼,空阅尽年年春雨。

同去。趁章台倦舞,最惜白家樊素。天涯一路。齐料理翠筵尊俎。

慢腾腾行马关河,静悄悄离鸾院宇。只密写东皇,遗爱绿阴千树。

国香

清代· 易顺鼎

步冷秋尘。又晓风波路,鹅管吹春。曾来水仙王庙,箫鼓迎神。

珍重年时影事,剩湘天、一碧如云。飘零夜郎远,倚醉相看,都是愁身。

灵皋回首处,算梨花成梦,桃叶移根。冰消翠薄,犹带那日啼痕。

重剪残镫话雨,似江南、花落逢君。芳悰感迟暮,听雪山楼,坐拥凉衾。

金缕曲 乙亥除日樊城度岁作

清代· 易顺鼎

立马斜阳外。问儿时、旧经行处,雪泥安在。犹记白云亲舍近,几度倚闾而待。

今日更车驱远迈。十载光阴俄顷耳,只添些、闲水闲山债。

说往事,总堪爱。

重来倦旅愁难耐。况禁他天涯除夕,冷唫清话。小店高城呼酒去,箫鼓春声一派。

独自与残镫相对。莫向梅花频索笑,怕江南、梦醒都无赖。

明岁又,蹇驴背。

扫花游 晚秋梨花

清代· 易顺鼎

过骢路窄,怅坠影青旗,酒家临岸。寻芳意懒。怎年年身是,离巢白燕。

不道秋深,还被花神冷看。梦云短。便香早返魂,春命都换。

悽恋。流水远。似沦落天涯,个人初见。玉容乍浣。问新寒这样,几曾经惯。

素国红乡,可有三生旧伴。雪般脸。记东风、那回庭院。

第六泉四绝句 其二

清代· 易顺鼎

灵斟道溉得天全,那要供渠蟹眼煎。误识人间老桑苎,几回封寄九江船。

忆江南 其一 舟行淮阳高宝间,即事

清代· 易顺鼎

江北好,牧笛杂渔讴。平底橛头船放鸭,高前丸髻笛呼牛。

画出野塘幽。

买陂塘

清代· 易顺鼎

笑阿侬魂儿太瘦,销来无可销者。清歌曼舞寻常有,莫仿闲愁相惹。

行乐且。算丝竹、陶情何必中年也。流莺低骂。看大白浮来,小红唱罢,词句付罗帕。

肠断矣,应是桓家子野。一声檀板轻打。无端触拨欢场泪,想到酒阑镫灺。

风月话。把泊粉飘香,检入乌丝写。黄金作斝。要痛饮今宵,拚教醉死,死便葬花下。

满江红 过镇江感怀

清代· 易顺鼎

滚滚波涛,惊心望、风云变色。算除却润州京口,无斯奇绝。

虎斗龙争南北限,乌飞兔走东西没。只茫茫片刻对江山,堪头白。

纵华了,头上发。休冷了,胸中血。问中流击楫,壮心谁切。

两点金焦愁似我,千帆吴楚忙如客。蓦一声渔唱起前汀,鸥飞灭。

月华清

清代· 易顺鼎

满马吴霜,半床燕月,貂裘万里曾拥。笛里关山,禁得几回迎送。

甚飘零、负了莼汀,怕不免、冷鸥相讽。谁共。正晓风江岸,绿杨无缝。

回首秦楼么凤。漫桃叶辞津,梅花别陇。拟把孤愁,说与玉箫休弄。

只输他、候馆鸡声,又唤醒、十年秋梦。寒重。渐烟村一角,远钟催动。

八声甘州 其三 食

清代· 易顺鼎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关于诗人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