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翻译
在江边的白发渔翁,早已看惯了四时的轮转和岁月的变化。
注释
渔樵: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赏析
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构成了一幅平凡长久的画面,自有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一个“惯”字令读者感到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杨慎·明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么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在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来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在付之于人们的谈笑中。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秋来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来。
浊(zhuó):不清澈。与“清”相对。
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古今:古代和现今。
在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借叙写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透着含蓄,高亢中藏着深沉。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悠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之际,又营造出淡泊宁静的氛围,蕴含着高远的意境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与沉淀中探寻永恒价值,于成败得失间寻觅人生哲理,既有历史兴衰之叹,更含人生沉浮之感,展现出高洁情操与旷达胸襟。读者品读此词时,仿佛觉得奔腾而去的并非长江之水,而是无情历史;仿佛听见一声历史叹息,便在叹息中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词开篇两句让人联想到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喻指历史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句豪迈悲壮,既含大英雄功成后的失落孤独,又暗隐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情感既有消沉又有愤慨,只是这愤慨已渐渐褪去火气。面对似血残阳,历史仿佛也已凝固。“青山依旧在” 是不变,“几度夕阳红” 是变,“古今多少事” 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唯有从 “是非成败” 的纠葛中解脱,历经红尘百劫后抛开刻意,在时、空、人、事的感悟中体会别样滋味。

  历史虽为一面镜子,但若没有丰富甚至痛苦残酷的人生体验,这面镜子便形同虚设,不过是热闹表象罢了。正因杨慎人生感受太多太深,才能看穿世事,将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人心生共鸣。既然 “是非成败” 皆如过眼烟云,便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与渔樵为友,以秋月春风为伴,自在洒脱。作者平生抱负未展,遭政治打击后看透朝廷腐败,不愿屈从权贵,宁肯终老边荒以守节操。于是以与知己相逢为乐,将历代兴亡作为谈资助酒,展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古往今来,追逐名利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却常让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人自然要建功立业、展现英雄气概,在时光流逝中追寻永恒价值,但也要能拿得起、放得下,既能投入其中,又能超脱其外。若想看清历史趋势与自身在历史中的位置及作用,需在生活中不断磨砺深度与远见。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不息,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潮流。历史前行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无人能留住时光,可人们又不甘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把酒谈笑,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潮流奔涌中总会沉淀下些许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与自然宇宙的永恒。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下片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涛骇浪、是非成败,只钟情于春风秋月,在把酒谈笑间固守宁静淡泊。而这位老者并非普通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更见其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追求的理想人格。他在生活环境与情趣中寄托人生理想,展现出大彻大悟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又似言志,从大处切入历史洪流,道尽历代兴亡,寄托人生感慨,堪称以词写就的史论与人生论。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成败,皆在历史长河中被淘尽,唯有青山绿水永恒存在。词人作为首辅之子、一代状元,一朝获罪,老死南荒。此篇虚实相生,未涉具体历史事件与人物,却包罗万象,容量极大。

创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即其中一篇。

简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则抒写了词人的高洁情操和旷达胸襟,他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其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