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借叙写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透着含蓄,高亢中藏着深沉。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悠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之际,又营造出淡泊宁静的氛围,蕴含着高远的意境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与沉淀中探寻永恒价值,于成败得失间寻觅人生哲理,既有历史兴衰之叹,更含人生沉浮之感,展现出高洁情操与旷达胸襟。读者品读此词时,仿佛觉得奔腾而去的并非长江之水,而是无情历史;仿佛听见一声历史叹息,便在叹息中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词开篇两句让人联想到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喻指历史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句豪迈悲壮,既含大英雄功成后的失落孤独,又暗隐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情感既有消沉又有愤慨,只是这愤慨已渐渐褪去火气。面对似血残阳,历史仿佛也已凝固。“青山依旧在” 是不变,“几度夕阳红” 是变,“古今多少事” 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唯有从 “是非成败” 的纠葛中解脱,历经红尘百劫后抛开刻意,在时、空、人、事的感悟中体会别样滋味。
历史虽为一面镜子,但若没有丰富甚至痛苦残酷的人生体验,这面镜子便形同虚设,不过是热闹表象罢了。正因杨慎人生感受太多太深,才能看穿世事,将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人心生共鸣。既然 “是非成败” 皆如过眼烟云,便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与渔樵为友,以秋月春风为伴,自在洒脱。作者平生抱负未展,遭政治打击后看透朝廷腐败,不愿屈从权贵,宁肯终老边荒以守节操。于是以与知己相逢为乐,将历代兴亡作为谈资助酒,展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古往今来,追逐名利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却常让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人自然要建功立业、展现英雄气概,在时光流逝中追寻永恒价值,但也要能拿得起、放得下,既能投入其中,又能超脱其外。若想看清历史趋势与自身在历史中的位置及作用,需在生活中不断磨砺深度与远见。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不息,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潮流。历史前行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无人能留住时光,可人们又不甘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把酒谈笑,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潮流奔涌中总会沉淀下些许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与自然宇宙的永恒。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下片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涛骇浪、是非成败,只钟情于春风秋月,在把酒谈笑间固守宁静淡泊。而这位老者并非普通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更见其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追求的理想人格。他在生活环境与情趣中寄托人生理想,展现出大彻大悟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又似言志,从大处切入历史洪流,道尽历代兴亡,寄托人生感慨,堪称以词写就的史论与人生论。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成败,皆在历史长河中被淘尽,唯有青山绿水永恒存在。词人作为首辅之子、一代状元,一朝获罪,老死南荒。此篇虚实相生,未涉具体历史事件与人物,却包罗万象,容量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