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短歌为萧志行赋

元代· 刘崧

羃羃历历生崇冈,洒洒淅淅含秋霜。平生念子抱素节,感慨写此当高堂。

钓台仙潭忆所历,石洞云垂翠光滴。夜寒月白听龙吟,瘦影离离上虚壁。

两相惜行赠别吴仲伦归白沙并柬曾自升

元代· 刘崧

江上霾雪阴雨积,野径荒荒断行迹。故人东来忽过我,把臂惊呼两相惜。

十年东南兵甲频,豪杰往往沦风尘。躯干轩昂力如虎,观子岂是寻常人。

忆曾同作匡山客,醉上层峰看秋色。流水空明龙子潭,碧桃尽绕仙人宅。

中坛欲上心力摧,惊风怒雹从空来。却携短剑问卜筴,乘槎径欲窥蓬莱。

时移事异髦鬓改,白璧泥沙閟光彩。青鸟高飞竟不回,消息微茫堕云海。

君从何年堕白沙,我亦归种珠林瓜。青山闭户宜落日,一水只隔城东霞。

感君远来当此夕,露牖风灯暗虚席。一杯浊酒千斟感,忽忆原尝泪沾臆。

由来变化纷龙鱼,老我无成空学书。西行定遇曾文学,为问朗溪石笋今何如。

宿西华有怀萧鹏举并柬同游者

元代· 刘崧

山光上寥阒,海气接鸿庞。月近全当户,天垂半入江。

买泉苍石洞,送酒白云窗。却忆滁阳客,东游滞短艭。

题珠林江口谢公庙与旷伯逵同赋

元代· 刘崧

倒石源头野庙开,乱馀临眺独兴哀。晚山隔岸云霞出,秋水满江凫雁来。

王气已消陈帝垒,客愁长绕越王台。烽烟西北犹传警,击节酣歌首独回。

题李居中山水画二首为孟彦忠掾史赋 其二

元代· 刘崧

山崦朝阴薄,野桥秋水深。人家住不远,杖策去相寻。

水口分危石,山腰控远林。苍茫何处景,迢递故园心。

题罗岩云树图赠丘弘道归雩都

元代· 刘崧

浮丘五月寻山去,又见飞霜落翠岚。即买舟航问雩水,却看云树忆罗岩。

花迷谷口仙桥合,石挂林腰佛阁参。历历旧游图画里,思君长是望江南。

为王孟极觅桃李栽

元代· 刘崧

闻说磻溪桃李多,清阴朱实满林阿。移根不与新栽得,奈此江南春雨何。

寄西山郑子纲自邵武校官归

元代· 刘崧

五月双溪上,垂杨千万枝。春风碧水远,旦旦鸣黄鹂。

黄鹂惊飞日欲暮,念家却在南平住。林塘高馆一逢君,千里羁愁散烟雾。

闻子昔者居西山,把书曰在青松间。新移苓术且未斸,旧种薜萝应可攀。

武阳校官归未久,瘴疠还闻古来有。红窗鹦鹉唤客名,青叶槟榔劝人酒。

寻幽忆过东平来,丹山碧霞仙掌开。武夷山人住九曲,柴门不出生青苔。

中轩松竹题诗遍,宁许时流漫相见。名姓先承紫凤书,褐冠不上金銮殿。

时来空谷行采薇,石田草生秋林稀。往来物色不可得,使者空向江南归。

我惭羁穷少颜色,闻此伤情岂终极。芳筵置酒清夜半,月出登楼动悽恻。

萧萧水气浮南湖,繁星丽汉光有无。梧桐叶高白露下,起舞为子听啼乌。

君家兄弟才名早,幢憧冠盖闽湘道。芳年苦志思奋励,莫遣秋风动原草。

由来聚散日纷纷,此别音书何处闻。百丈岭前应念我,象牙潭上却寻君。

题医士刘允文松老诗

元代· 刘崧

富川老人年六十,采药云中曾见之。竹房早著桐君传,杏苑新传松老诗。

锦水寒花照心胆,湘山秀色映须眉。茯苓会化赤琥珀,更后千年当远期。

赠全真徐本山当淮兵作时本山负其师以逃凡八遇难皆先几而免转徙千里至赣之兴国与余会于治平观因赠以诗

元代· 刘崧

簪绂猖披总污尘,从师千里独相亲。炼丹炼得心如石,惭愧临危负义人。

醉歌行赠曾举正

元代· 刘崧

岁云逝矣不可留,空谷群木寒飕飕。此时高堂对尊酒,非子何以宽离忧。

溪山苍茫延清望,瑶树琼林俨相向。残雪初消薜荔墙,晴云忽拥芙蓉嶂。

杯行苦急歌转催,鼓声浩荡如春雷。乱离飘散少欢聚,慎莫负此黄金罍。

平生结交遍江郡,晚得萧翀喜清俊。人生最乐在知心,况尔才华更风韵。

当筵起舞相低昂,为子一饮空千觞。功名富贵等腐鼠,底用龊龊空愁肠。

蛟龙何时起寒蛰,溪南昨夜春风入。春风花开岩谷红,期子来游歌笑同。

高霄武姥好泉石,题诗却遍白云中。

岁暮自靖安县将归南平留别袁明诚茂才

元代· 刘崧

昔我始客豫章城,众中识君颜色清。十年异县风雨隔,芳草满园啼早莺。

宁知此别堕千里,与子溪南同濯缨。春华过眼叶秋脱,思之可使神魂惊。

读书济胜恒有道,辞家作客宁无营。亦知云中鸿雁急,岂有地上麒麟行。

清秋门巷三日雨,已觉满眼牵愁生。高林凉日白惨淡,幽谷细雾寒峥嵘。

寻常抚事念乡邑,见尔不殊亲弟兄。岂但过从慰寂寞,喜可纵谈开老成。

芙蓉作花露始白,拟以斗酒邀同倾。此时高堂念游子,举杯欲饮难为情。

肥牲不如东邻菽,且可力养毋干荣。逝兹晏岁返故里,恐有寒草荒柴荆。

稚子啼饥亦可念,几日江上先相迎。便从早晚出溪口,与子共赏西山晴。

石头买船待明发,风吹北斗天中横。峡江见月定相忆,此意不尽东流声。

关于诗人

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