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山

元代· 戴良

昔闻龙石名,今觅龙山路。
泛江循近洲,即陆入遥树。
离离列彩岩,泫泫濯甘露。
倏见雨征峰,高出云飞处。
好山殊未历,游子已多趣。
寻幽虽欲行,爱境不能去。
庶凭物外踪,稍息尘中虑。
佛庐既崇旷,云阁复高据。
登临当雨余,眺望属秋暮。
意同疏木寒,兴逐惊乌翥。
苍苍暝色起,杳杳晚钟度。
耽玩乐地幽,趋事嫌迹遽。
为谢林下人,行当重游寓。

至昌乐

元代· 戴良

秣马安丘邑,弭节昌乐县。
道路正搔首,郡邑忽驰箭。
邯河已虎据,穆陵复豺战。
西拒拥戈矛,南出张组练。
仓茫走黎庶,错愕动缨弁。
我行日已远,我力日已倦。
亨衢冀栖息,异事骇闻见。
如何命不淑,所至时辄乱。
既同丧家狗,亦类焚巢燕。
仆御心尽灰,妻孥泪如霰。
我道苟如此,安得发不变。

次益都

元代· 戴良

使傅来遥甸,估车驰近坰。茅庐城外市,杨树驿边亭。

淄水穿原绿,牛山入郡青。西游应未遂,又复渡沧溟。

送人归姑熟

元代· 戴良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秦湖渔隐为袁桂芳赋

元代· 戴良

履运已成昔,名湖尚说秦。避时端有意,把钓可无人。

若士居姚水,遗风似舜民。地虽占越上,境实慕河滨。

已忝归渔业,何言托隐沦。月浮孤艇夜,雨著短蓑春。

泊渚多依藻,窥汀或傍筠。羽沈疑中饵,丝动讶拖鳞。

竭泽知难脱,殃池数已屯。竞多声失厉,得隽语忘嗔。

獭怨诛求尽,龙嫌荡漾频。腥风连巷陌,秽浪接沙尘。

水际呼儿急,墙头换酒新。讴歌便野习,嗜好任天真。

行媲清狂客,名传放逐臣。家临烟浦近,门对雪鸥驯。

钓渭心徒苦,兴周迹已陈。子陵辞汉日,贺老别唐辰。

事业今如是,栖迟固足珍。青云人既远,白首我还亲。

衰谢无知己,飘零偶问津。但期连郡邑,岂料结比邻。

东主方悬榻,西风且钓缗。扁舟如可具,同老此湖漘。

秋兴五首 其一

元代· 戴良

野色苍凉日自斜,海城故故隐悲笳。人间已退三庚暑,天上谁乘八月槎。

俯首风尘秋有泪,侧身天地老无家。杖藜独立清溪上,愁对归鸿没暮霞。

岁暮迟宋潜溪

元代· 戴良

忽忽岁欲暮,骎骎春已迫。
出门尚谁思,悲歌迟来客。
客昔与我期,近在旦与夕。
如何事多迕,月满且复魄。
悲风一夜起,落叶满长陌。
女萝虽有托,近亦辞松柏。
万物会归尽,人岂无终极。
而我与夫子,况皆年半百。
前途讵难知,玄发早已白。
若不数相过,蹉跎深足惜。

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元代· 戴良

忆昔客吴山,门对万松岭。

松下日行游,况值长春景。

朅来卧穷海,时秋枕席冷。

还同泣露蛩,唧唧吊宵永。

岂无栖泊处,寄此形与影。

行矣临逝川,前途无由骋。

以之怀往年,一念讵能静。¤

寄鹤年

元代· 戴良

衡门之下可栖迟,且抱遗经住海涯。
东汉已编《高士传》,西方仍诵美人诗。
衰年避地方蓬转,故国伤心忽黍离。
天末秋风正潇瑟,一鸿声彻暮云悲。

题兰溪东峰亭

元代· 戴良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元代· 戴良

会圃临春风,春风弄新阳。

驱烟入间户,卷雾出虚堂。

响谷鸟将韵,穿林花度香。

逶迤动中闺,骀荡经洞房。

逐舞轻靡袖,传歌低绕梁。

所悲金玉躯,遂烁佳丽场。

时拂孤鸾镜,星鬓视飘扬。¤

送陈同知

元代· 戴良

楚客事晋君,已皆荣厚禄。
身章袭犀象,鼎食饫粱肉。
荀范作姻娅,赵魏与追逐。
旦分驰道出,夜旁天居宿。
故悲绝宗党,新敬起宾仆。
东洲有儒生,官路独迷躅。
青年结主知,穷老佐州牧。
今为千里行,犹未分符竹。
关于诗人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