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叔自金陵如姑溪寄之五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老去田园可乐,秋来禾黍登场。相见鸡豚社饮,諠哗暧热溪堂。

石台夜坐二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故乡乃有此丛林,下板何妨著寂音。永与世遗他日志,尚嫌山浅暮年心。

冻云未放僧窗晓,折竹方知夜雪深。琢句自应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黄临。

余在制勘院昼卧念故山经行处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寄山中道友八首 其八

宋代· 释德洪

棐几自香滑,宝时一开道。根根九连络,清境更壅培。

和余庆长老春十首 其四

宋代· 释德洪

叶云谁剪芘花身,花厎何人笑语频。应是流莺诉心事,窥墙欲见恨无因。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洞庭秋月

宋代· 释德洪

橘香浦浦青黄出,维舟日暮柴荆侧。涌波好月如佳人,矜誇似弄婵娟色。

夜深河汉正无云,风高掠水白纷纷。五更何处吹画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 觉庵

宋代· 释德洪

念起则为凡,觉之则为圣。人言此为觉,此觉未真正。

但了一切空,圣凡皆幻影。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次韵邵州道中

宋代· 释德洪

斗折清江接暮林,堕江残月水浮金。松间有风自成曲,清坐不须重整琴。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 其四 妙观庵

宋代· 释德洪

闲来禅室倚蒲团,幻影浮花入正观。江月松风藏不得,大千俱在一毫端。

六世祖师画像赞 三祖

宋代· 释德洪

六道暗昏,不碍明洁。毫釐弗差,證甘露灭。但赤头颅,特讳名氏。

离见超情,欲尽世累。潜溪海山,麻衣风帽。翩然往来,被褐怀宝。

精一其诚,声名俱舍。后世丘坟,犹无知者。

过永宁寺

宋代· 释德洪

已背荒南过永宁,犯寒呵手捉枯藤。雪如镜底颔丝白,山学谁家眉黛青。

射影风光知脱离,伐冰门巷觉添增。故人不用惊风帽,我是前身卧像僧。

次韵敦素两翁轩见寄

宋代· 释德洪

识暗长嗟未烛微,坐令归梦绕岩扉。忽惊尘土登须鬓,已觉云山负衲衣。

孤坐知君扶瘦策,此诗慰我脱危机。天藏钟阜一区胜,乞与君侪为发挥。

李端叔自金陵如姑溪寄之五首 其三

宋代· 释德洪

数叠夕阳秋巘,雨馀眼力衰时。可是招要归思,故应酝造新诗。

关于诗人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