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夜坐二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岁晚山深过客稀,一灯清坐夜同谁。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

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

和堪维那移居

宋代· 释德洪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合妙斋二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未饶拄杖挑山衲,差胜袈裟裹草鞋。吹面谷风冲虎过,归来松雨撼空斋。

赠承天邃岑

宋代· 释德洪

长沙大虫今尚在,眼吻开合珠光彩。妙年凭陵舌翻海,衲僧呼作丛林客。

迩来头有把茅盖,栽田博饭自扶耒。禅道从他别人会,且复闲眠搔痒背。

李成德画理发搔背刺喷䎳耳为四畅图乞诗作此四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经月得楼飕,头懒垢不靧。树间一梳理,道与精神会。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初夏四首 其四

宋代· 释德洪

流莺声老绿杨中,栏槛萧疏堕晚红。二十四番花信重,园林又觉转熏风。

与韩子苍六首 其六

宋代· 释德洪

百年应尽便应尽,坐脱立亡誇小儿。酪出乳中无别法,死时何苦欲先知。

寄道乡居士三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知有道乡何处是,个中归路滑于苔。万机罢后见城郭,一念不生金锁开。

送礼禅归临川

宋代· 释德洪

已披出世衣,影莫落尘俗。何山无丛林,栖息一枝足。

奈何清净心,甘受热恼毒。譬如伏枥马,心不忘驰逐。

又如火铁丸,气燄不可触。礼禅客湘山,山翠在眉目。

盖尝视此辈,高笑一捧腹。今亦欲还乡,当戒前车覆。

吾闻真实心,不受罪与福。精进缘不懈,此语君勿恧。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

宋代· 释德洪

心花开敷,行象明洁。翛然宴坐,秀目丰颊。万象之语,六根之功。

以手搏取,置不言中。

次韵睿廓然送僧还东吴

宋代· 释德洪

征夫应为指柴扉,湖水当门可濯衣。飞鸟已知今日倦,旧邻那悟昔人非。

山情已作燖鸡净,世味真如嚼蜡微。遥想夜航无管束,棹歌应载月明归。

关于诗人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