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歌送德修还阙

宋代· 陈傅良

万古江入海,吴蜀有不通。
不通谁使然,人自为异同。
昔在李孟钱,士各怀土封。
静言彼何尤,亦各徇所忠。
恭惟宋受命,三姓皆朝宗。
斯文已百年,名世才数公。
眉山与金陵,柰何不相容。
大雅如关洛,亦复互诋攻。
朋分文字间,祸起师友中。
四郊忽戎马,尘满夷门宫。
往事已覆辙,后事如飘蓬。
一饭忘苦饥,一褐忘苦冬。
身谋每不长,王事靡有终。
有客独恻恻,万里兴深衷。
相过话离合,历历繇熙丰。
我久世虑薄,念之涕无从。
贫贱将安归,功名在其逢。
有能用斯人,可使百阻空。
西人不为西,东人不为东。

再和

宋代· 陈傅良

休将枘凿问方员,且引壶觞对圣贤。

鸿雁不宝沧海冻,梅花相伴笑年年。

送赵叔静教授闽中四首 其四

宋代· 陈傅良

百吏不可试,卷怀州校官。翩然落南闽,不为荔子丹。

彫虫妙经术,倚市多儒冠。吾道未必贵,政此良已难。

又和

宋代· 陈傅良

沴气反为和气来,长沙千里一瑶台。

新炊顿顿匙抄玉,熟睡家家壁撼雷。

天直於人如合券,公应怜我欲停杯。

向来韩子夸精祷,云合衡山特易开。

送四明汪文子

宋代· 陈傅良

文盛经生少,官轻举子繁。
谁能堪远役,相与及微言。
残冻留春雨,新愁起夜樽。
斯文吾不敢,短句送归辕。

黄岩张之望之立来访与游梅潭诗以送之

宋代· 陈傅良

张子好兄弟,别我今九年。
东风刮眯眼,双鹄忽堕前。
坐定看两鬓,喜极意惨然。
来日岂不多,此意合少延。
念子伏岩穴,有作皆巨编。
稻粱未暇谋,从我志独坚。
虚名适相累,浩叹当谁怜。
积雨得新霁,绿涨弥百川。
载酒问何有,漾舟随所便。
与子梅潭游,以兹寓惓惓。
倾崖俯仰立,中有飞瀑悬。
平地俨阊阖,晴空自云烟。
既见各有得,欲语不保传。
众妙在领会,天成谢琱镌。
子归有新诗,时寄三两篇。

袁起岩会饮湖上出示古刻酒罢各携桂花以归因

宋代· 陈傅良

湖光不动见鱼虾,败纸残编数十家。
岩桂丛中三四客,醉归人得一瓶花。

送画僧法传

宋代· 陈傅良

问讯雪庵今何如,子来搔首更踟蹰。
时於戏墨窥禅悦,尚想家传及绪余。
曾点尔各言尔志,陶潜吾亦爱吾庐。
谁人解写二归意,欲放风帆还掺祛。

腊月望泊舟钓台滩下赋诗既而登婺女明远楼诵

宋代· 陈傅良

行藏独倚少陵楼,怨鹤愁猿孰与俦。
尝与万人争魏阙,何如一壑老菟裘。
追随士友从君好,领略江山自此游。
急趁梅花理妇棹,双溪为我亦西流。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 其一

宋代· 陈傅良

场屋收馀策,匡庐寄一瓢。款门如有欲,委币辄难招。

菜甲留终夕,蒲团共小桥。崆峒他日问,应记说神霄。

再和

宋代· 陈傅良

浅杯莫到十分酣,但爱齁齁夜梦甘。

万里桑麻风雨好,一夫尸禄我何惭。

张漕行部过湘岸有作因次其韵

宋代· 陈傅良

春晚得新霁,草木日夜绿。
阳光初蔽亏,野暝或单复。
美人浮湘波,领此入蓬屋。
故放归帆迟,更呼渔火续。
穷探物精华,尽付诗凡目。
忆昨欣晤对,令我忘休沐。
剧谈酒行希,危坐兵卫肃。
相思正倚楼,所寄忽累幅。
瑰辞堪买贫,轶韵和难属。
自从楚骚兴,悲些逮差玉。
后来数唐人,欸乃岩隈宿。
世无梁昭明,斯文又谁录。
关于诗人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