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王珪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丹门瑞雾紫濛濛,日到蓬莱正殿东。
只看御炉香欲起,佩环齐响半天中。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
偶从选人侍仙都,歌舞常承玉殿呼。
欲谢君恩却无语,心前笑指赤灵符。
平明三殿进觞初,玉女傍边捧道书。
探得长生太清箓,同扶皇历万年馀。
瑞日浮丹阙,仙云满玉与。
更传长命缕,宝历万年馀。
翠华初到玉池游,笑指宫人按櫂讴。
湘水英魂在何处,犹教终日竞龙舟。
十年一住广寒宫,云恋歌声惯绕空。
长受惜花花下唱,袖和金缕怕春风。
春入东郊晓望明,霏霏新雨点初成。
野农岂解知尧力,惟喜年来垅易耕。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理花外见楼台。
一样红裙试舞斜,阶前妒尽石榴花。
明朝知是天中节,旋刻菖蒲好辟邪。
几年退乐紫房居,天下犹传还政书。
玉案焚香读黄老,人间宫殿午阴初。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