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

宋代· 魏了翁

笃谨宁违俗,清淳不近名。
几多岐上泣,独自吉中行。
岁晚露沾草,山空霜满荆。
南溪后月夜,的的为谁明。

蝶恋花·可煞潼人真慕顾

宋代· 魏了翁

可煞潼人真慕顾。接得官时,只道来何暮。岁岁何曾摏得住。遂人又见迎将去。谩自儿曹相尔汝。心事同时,千里元相梧。况是棠阴随处处。秋江夜月春空雾。

送从子令宪西归

宋代· 魏了翁

古人为学戒悠悠,说命惟从务敏求。
识此味时那可已,更从来处验吾修。

黄夫人之葬某新有丧不得为文以侑虞殡命儿冲代赋

宋代· 魏了翁

夫人心事与天谋,钱镈功夫岁晚收。秸鞠声中春满羽,毕逋枝里月横秋。

将雏欲上空回首,食蔗才甘不到头。况是我翁方念母,两乡风雨一般愁。

贺新郎 虞万州刚简生日用所 惠词韵

宋代· 魏了翁

久向闲边著。对沧江、烟轻日淡,雨疏云薄。一片闲心无人会,独倚团团羊角。

便舍瑟、铿然而作。容室中间分明见,暮鸢飞、不尽天空阔。

青山外,断霞末。

看来此意无今昨。都不论、穷通得失,镇长和乐。此道舒之弥八极,卷却不盈一握。

但长把、根基恢拓。将相时来皆可做,似君家、祖烈弥关洛。

康国步,整戎略。

水调歌头(过凌云和张太博方)

宋代· 魏了翁

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

送二史三兄赴廷对

宋代· 魏了翁

吾家令兄弟,异氏而同气。
雅知义利分,不作温饱计。
天子龙飞春,了翁对轩陛。
柄臣方擅朝,党论如鼎沸。
轧轧不能休,一挥三千字。
植治贵和平,用人戒偏陂。
天子擢第一,期以风有位。
寻寘之古代,仍诏恩礼视。
后此者三年,东瞻复联第。
天子方谅暗,有言不得试。
岁行在协洽,文翁陈谠议。
惟知守家学,宁雇触时忌。
虽不第甲乙,自谓傥无愧。
古人为己学,何有於富贵。
穷则独善身,仁将以行义。
两兄西南彦,九牧将倒指。
平生刚直胸,毋以科举累。
矧逢主听宽,宁复怀顾畏。
厥今果何事,请略陈一二。
内无王文正,谁与理家事。
外无韩忠献,谁与饬戎备。
荧惑守羽林,震雷诧冬瑞。
天象已云然,人事犹尔耳。
劈析为上言,卓哉朝阳喙。
却携令名归,为亲一启齿。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

宋代· 魏了翁

清如杜叟日卓午,直似姜公诗作丁。
冰雪容颜俨相值,霸陵醉尉也须醒。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宋代· 魏了翁

越州官吏出郊迎,骑从香舆舍妙明。
只把一诚将圣孝,尧眉舜目俨墙羹。

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三首

宋代· 魏了翁

寄语荷郎且缓开,山中衣制要君裁。
不随褦襶势去,待学山阴乘兴来。

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

宋代· 魏了翁

从橐心知旧,枢庭肺腑亲。
不从呼尔食,宁独曳其轮。
吴子杰魁士,黄公忠荩臣。
所知非所厚,亦足验为人。

送从子令宪西归

宋代· 魏了翁

弘毅规摹本末周,既难分付又难酬。
须知陋巷忧中乐,又识耕莘乐处忧。
关于诗人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