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江寄向伯恭

宋代· 李光

清江已在烟城外,碧瓦珠帘隔断桥。不见芗林真面目,霜花风叶暮萧萧。

九月二日自公馆迁居双泉风物幽胜作双泉诗二十韵

宋代· 李光

山腰秘灵源,初出才一线。方池湛空碧,奔驰忽萦转。

皎皎涵青蘋,累累涌珠串。夜深耿落月,澄澈静如练。

呀然旧穴深,神物或时现。邦人傥知敬,早岁起雷电。

琼山濒巨海,卤水充煎炼。凛然居其间,正味独不变。

我来卜幽居,萧洒得奇观。挹彼注两泉,渑淄忘分辨。

陶公岂虚言,掬饮逃祸难。激齿冰雪寒,晨起频嗽咽。

入腹清而冽,丹田赖浇灌。甘寒胜钟乳,精洁可羞荐。

静无蛙蜩喧,不受泥滓淀。惠泉入权门,疲人走邮传。

贪泉亦强名,闻者自鄙贱。瓶罂日夜汲,闾里悉周遍。

数椽如可老,一壑吾欲擅。时时俯清泠,照见本来面。

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

宋代· 李光

画手休誇最逼真,东墙月影画难亲。常陪翠柏凌寒景,几见夭桃委路尘。

鸣凤引雏来应瑞,箨龙得雨便能神。双泉异日增幽胜,开盏时时中圣人。

感松 其三

宋代· 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和胡江州丹阳道中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君才固英奇,志在行天讨。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

论兵当节制,摧敌如振槁。不数圯上翁,顾笑渭滨老。

凛然击搏手,试用岂不早。他年梁栋姿,涵养已合抱。

友人惠鹅仆方戒杀赠二小诗还之 其一

宋代· 李光

晓随芦雁聚寒汀,只有崇师画得成。欲付庖人应未忍,怜渠岂是不能鸣。

跋六无诗卷后

宋代· 李光

六无信笔成,无令浪流传。它时达官知,人人愿南迁。

次韵陈列之感春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新年人物自熙熙,綵索青帘到处垂。日暖桃蹊花落尽,雨深茅屋燕归迟。

登山野屐应频蜡,出郭轻车想载脂。老境逢春正愁绝,为君援笔强题诗。

自然解印北还作古风送行

宋代· 李光

徐侯古循吏,作牧海南边。三载抚民夷,擒纵出拘挛。

里巷绝嗟呼,囹圄无淹延。父老有好词,不见吏索钱。

忽闻解印绶,蛮歌惨离筵。远控横海鲸,追蹑凌波仙。

寄语广利神,无令飓风颠。临行一麾手,万事尽弃捐。

勿作儿女恋,咿嚘涕潺湲。火云赤峥嵘,修途愿加鞭。

爱君气猛厉,心似铁石坚。迥悟出世法,痛扫习气缠。

明窗净棐几,华藏了大千。别语徒谆谆,维摩本无言。

次韵补之续思越吟

宋代· 李光

俗轨纷纷正背驰,鉴中白发愧明时。致身何必营三窟,入仕聊同庇一枝。

故里有怀松菊老,圣朝无用计谋奇。相从喜有忘形侣,杖屦山樊酒满卮。

自天姥入石桥路虽险绝而气象殊胜殆非人境予将遥礼方广诸尊者偶成鄙句

宋代· 李光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

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心知未是真消息,方丈蓬壶共渺茫。

再寄向伯恭

宋代· 李光

南行万里敢辞遥,过尽江西独木桥。已见芗林真面目,依然华发两萧萧。

关于诗人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