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童觉老

宋代· 李光

竹牖茅檐屋数间,不贪杯酒不游山。征租纳罢秋田熟,未必天童似我闲。

端居无以遣兴偶成三小诗仍用前韵呈元寿会元二公 其二

宋代· 李光

摇摇北望动心旌,老病聊依泂酌亭。时有小兵来涤砚,清泉一掬冷涵星。

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 其一

宋代· 李光

荒园草木深,樵牧不敢践。虽无南国爱,正以东坡免。

平泉与金谷,视此颜有腼。至今儋耳民,里巷多乐善。

胜游傥可继,杖策敢辞远。燕谈有佳侣,永日可忘返。

酒酣任歌呼,此兴吾不浅。

感松 其一

宋代· 李光

瑟瑟声微冉冉香,炎天瘴海变清凉。从今莫遣儿童斫,留取浓阴庇一方。

琼惟水东林木幽茂予爱此三士所居虽无亭馆之胜而气象清远连日水涨隔绝悠然遐想各成一诗目为城东三咏

宋代· 李光

南极多老人,及见九代孙。君生古崖州,气质清且温。

今年八十二,颇觉行步奔。白发映红颊,疑是羲皇人。

城东有幽居,潇洒真隐沦。渊明寓栗里,子美还羌村。

迁流到双泉,得与君子邻。仁里圣所择,德齿古所尊。

佳节近重阳,黄花已纷纷。家家社酒香,处处烹鸡豚。

今朝风日好,水落依旧痕。一散腰脚顽,杖策时叩门。

五月望日市无鱼肉老庖撷园蔬杂以杞菊作羹气味甚珍戏成小诗适梁军判送酒头来并成三绝谢之 其二

宋代· 李光

疏帘冉冉度茶香,日午谁陪竹户凉。陋巷箪瓢已清绝,更将诗句搅空肠。

丁丑岁冬夜发家书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一别关山隔,相逢未有期。书来知勿药,欢喜偶成诗。

海外实未尝见梅为赋一绝

宋代· 李光

春日追游载酒堂,名园疑有野梅芳。篱边水畔无寻处,只向风前认暗香。

渡海三首 其二

宋代· 李光

出处从今莫问天,南来跨海岂徒然。须知鲁叟乘桴兴,未似商岩济巨川。

次韵元裕同游东山佳什东坡所谓爱此小天竺即其地也

宋代· 李光

东坡谪蛮荒,梦想两天竺。哦诗寄东山,妙响振林麓。

作祠卫公旁,一杯奠椒浆。相望柳柳州,追配韩潮阳。

怀人空陨涕,亭榭今荒墟。溪山不改色,松声契真如。

嗟余麋鹿姿,惯逐渔樵伴。平生铁石肠,那复置冰炭。

寻山得佳侣,聊遂幽人意。登临有遐瞩,俯仰观此世。

君为丞相孙,仕作渊明清。一枰可消忧,五字堪析酲。

人生各有役,诗棋岂妨道。闭户朝黄庭,习气终一扫。

送知府提举出守虢略

宋代· 李光

绣斧当年旧使星,却分符竹往专城。流风远继三堂咏,扶路争看五马迎。

不独循良追汉吏,便应清切振家声。都门祖帐人多羡,袅袅春风动旆旌。

关于诗人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