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作真率会游载酒堂呈坐客 其二

宋代· 李光

路接蓬瀛日景迟,尘心消尽忘归期。雨馀荒草侵三径,风起微澜皱一池。

晚色远涵残照外,春光欲近禁烟时。黄鹂不肯檐间语,隔叶相呼过别枝。

孚先兄示诗颇怀愤悱且有杜门不出之誓连日病目不能答今小愈因成三绝句奉寄以广其意 其二

宋代· 李光

发愤潜心正下帷,一经传授宁馨儿。三间茅屋真堪隐,十亩荒园未暇窥。

送孟博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我昔在闾里,燕居处中堂。儿女满眼前,嬉戏罗酒浆。

威命忽临门,一物不得将。回顾堂中人,独汝在我傍。

舟行有蛟螭,夜宿畏虎狼。岂无平生交,鄙远多遁藏。

古藤底处所,败驿无垣墙。急雨挟风雷,漏水夜没床。

竹屋闻号呼,老兵冻欲僵。郡僚谁复顾,独见李与黄。

时时馈一脔,稍稍葺两廊。生意春欲回,倒景照屋梁。

散步得幽径,读书有明窗。仆夫浣我衣,邻娃缝汝裳。

晨庖鲈脍美,密室沉水香。文字可消忧,探索易老庄。

我唱汝辄和,不知岁月长。葛洪隐岣嵝,苍梧真帝乡。

汝归固不恶,淹泊庸何伤。作诗送汝行,示汝鸿雁行。

次韵刘仲皋少卿喜雨

宋代· 李光

汉诏宽慈下玉京,人心天意格精诚。初欣父老扶携听,忽看风云汹涌生。

千里沾濡随渥泽,万家愁叹变欢声。南楼夜色晴方好,与子赓歌待月明。

再题百官步

宋代· 李光

茅舍荆扉尚宛然,重来白首记当年。几回倚杖沙头路,独立苍茫唤渡船。

春日偶题

宋代· 李光

庵后疏篱蔓碧花,庵前榕叶晚藏鸦。阶前草长苔痕满,装出儋州副使家。

丁巳十二月二十六日过吾村早饭宿后溪三首 其三

宋代· 李光

过尽关山到水村,衾裯犹讶四时温。朔风凛凛催飞雪,似与幽人洗瘴痕。

次韵康守通幽亭三绝 其三

宋代· 李光

吏散庭空绝往还,焚香默坐似居山。新诗改罢重搔首,自拾阶前笋箨斑。

县斋清坐有怀 其一

宋代· 李光

门外无俗轨,相对惟独鹤。短翮虽未全,志已翔寥廓。

轩然避鸡群,不受鹰隼搏。持以比佳士,洁白诚相若。

笔端生云烟,胸中贮丘壑。怜君青云姿,胡为滞莲幕。

英豪出草莱,阘茸履台阁。新诗时有寄,妙语洗烦灼。

种学求根源,意匠无斧凿。自惭非清流,讼牒困酬酢。

好古虽胆大,去恶愧力弱。君来破吾颜,商榷尽流略。

高轩挂琴剑,景物如宿约。遥山倚青冥,远水带城郭。

圆荷已浮花,晚笋亦脱箨。涓涓风露清,湛湛河汉落。

浊醪有妙理,与子随意酌。万事付傥来,何必问日脚。

文昌陈令寄龙眼甚富

宋代· 李光

不羡蒲萄马乳寒,品流须着荔支间。幽人顿觉空囊富,合浦明珠一夜还。

老钦阇黎以政和七年九月十七日夜圆寂趺坐如生道俗叹仰邑丞向仁叔作偈赞悼因次其韵 其一

宋代· 李光

鍊得金刚一性坚,形如枯木尚凝然。莫疑台岭慈灯息,薪尽何妨火自传。

林庭植虽已受代勉为感思之行交印后即浩然归隐徜徉里巷间以棋自娱乐哉未易得也因成拙句赠行

宋代· 李光

历遍昌江守令权,却回小邑作神仙。宦游未遂心先淡,归橐虽空意愈坚。

浊酒三杯须满酌,枯棋一局要争先。闲居自得闲中趣,更活人间七十年。

关于诗人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