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法芝钟山诗后

宋代· 晁补之

明珠出袖四百琲,座有烟霞草木香。断取钟山擎石掌,那知不下净名床。

少年游(次季良韵)

宋代· 晁补之

庐山瑶草四时春。烟锁上宫门。记得南游,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
香炉高咏君家事,文彩近前人。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 其六 生年不满百

宋代· 晁补之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

张杰以龙茶换苏帖

宋代· 晁补之

寄茶换字真佳尚,此事人间信亦稀。
它日封厨失双牍,应随痴顾画俱飞。

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

宋代· 晁补之

大山宫,小山霍,欲识山高观石脚。
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欲知水深观水津。
营丘于此意独亲,杜侯所与复有人。
不见李侯今五载,苦向营丘有余态。
齐纨如雪吴刀裁,小毫束笋缣囊开。
经营初似云烟合,挥洒忽如风雨来。
苍梧泱漭天无日,深岩老树洪涛入。
榛林闇漠猿狖寒,苔藓侵淫螺蚌湿。
纷纷禽散江干沙,有风北来吹蒹葭。
前洲后渚相随没,行子渔人归径失。
李侯此笔良已奇,我闻李侯家朔垂。
跨河而北宁有之,曷不南游观禹穴。
梅梁锁涩萍满皮,神物变化当若斯。
元君画史虽天与,我论绝艺无今古。
张颠草书要剑舞,得意可无山水助,
他日李侯人益慕。

江头秋风辞

宋代· 晁补之

雒阳客,后车结驷传烛食,人生富贵不易得。
江头秋风旦夕起,胡为翩翩雒阳陌。
雒阳陌,吹尘埃。江头树,安在哉。
秋风起,菱花开。鲈鱼肥,归去来。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

宋代· 晁补之

朝入一几纵,暮入一几横。
黄卷值昔人,欢与相逢迎。
孙子谢口语,阮生劳目睛。
登亦岂必喑,籍犹未能盲。
学非经世具,所贵自知明。
仁义有不然,失时悲战泓。
一生屐几量,况欲俟河清。
动与道弥远,静于理逾精。
君能问舍往,吾亦卖刀行。

次韵校理盛居中上元

宋代· 晁补之

四见都城灯火春,看驱肥马走朱轮。
天传九奏虚群籁,海踊三山跨万鳞。
追赏谩逃深禁直,拜迎祗望属车尘。
预知短发非欢事,只有觥船未愧人。

维夫君兮桂舟一首送梁正受归汶阳

宋代· 晁补之

维夫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蝶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敷兮袭余堂。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鸧鹳兮嘷鴐鹅。群宿兮迷阯,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水通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锐兮,蒙黯黮而益光。

饮城西赠金乡宰韩宗恕

宋代· 晁补之

大夫盘中定州盏,三举檐花舞凌乱。
请君行盏且莫稽,为君起赋饮城西。
城西古道如涧深,东风吹沙不见林。
虚堂更觉野原阔,榆柳浩浩波涛吟。
杂花一园来远道,两株江南梅更好。
樱桃已晚犹烂漫,百株如雪聊可绕。
常时东风无此寒,常时诸君无此闲。
且看瓶口似鱼贯,莫惜面文如缬斑。
大夫工为宋玉赋,思不能涯字无数。
秀才酷类东野贫,白屋青山愁曲身。
籍咸不肯羞北阮,主簿高材即仇览。
成诗午景已妍和,罢酒花开应更多。
山翁归不醉,当奈岘山何。

次韵金乡宰韩宗恕寺丞见赠三首

宋代· 晁补之

乘涛无意犯星躔,好在琴尊且乐全。
彭泽孤吟成小隐,苏门双啸剧登仙。
平时主父言多困,晚节扬雄学始传。
鲍叔可能知管子,劳君相许寄忘年。

试院求李唐臣画

宋代· 晁补之

有客携来白团扇,看君画出翠微峰。
忽然陂水变阴雾,便有松林吹晚风。
松林陂水静何极,何处归舟天际识。
韦侯直干傥不难,杜陵东绢那能惜。
关于诗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