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 其二

宋代· 李纲

镜中渐觉鬓丝多,半世劳生可奈何。极望不来青足鸟,满江更起白头波。

扬帆贾客风前笛,撒网渔人月下歌。自断此生甘寂寞,毗耶归作老维摩。

江行十首 其四

宋代· 李纲

春光摇画鹢,江影浸长天。浪势随潮急,涡痕逐橹圆。

避风依岛屿,防寇问人烟。深念还愁绝,高歌且醉眠。

读东坡和渊明贫士诗寄诸子侄云重九俯迩樽俎萧然今余亦有此叹因次其韵将录寄梁溪诸弟以发数千里一笑 其三

宋代· 李纲

何以写我意,寄之朱丝琴。钟期久已死,千古无知音。

弃置不复弹,调家难绎寻。东篱采青蕊,浊酒聊孤斟。

千驷所不顾,一斗诚可钦。陶然又复醉,谁识渊明心。

次韵翁士特相招居武夷

宋代· 李纲

武夷山色翠崔嵬,应笑梁溪又到来。脱网弱鳞初纵逸,伤弓倦翮尚惊猜。

閒中陶写资诗句,愁里销除赖酒杯。谁道川途废光景,无根树子不妨栽。

次韵王尧明喜雨古风

宋代· 李纲

神化茫茫端莫测,不雨踰时忽盈尺。谁云幽默志难通,一念周圆诚已格。

井枯河竭欲飞尘,麦秀渐渐实半娠。翠虬潜伏杳无处,遗蝗出地方鳞鳞。

观音妙智悲慈主,为洒杨枝作甘雨。应怜祷禬罄勤渠,致遣神人梦中语。

雨旸之数虽有时,迟速亦可精神移。世间万法尽心造,报若影响宁难期。

不知今夕复何夕,千里风云来阵墨。驱雷掣电雨建瓴,似赴前期初不忒。

威神自在谁复如,噀酒投颅术已疏。有秋颇足慰民望,可喜更须烦史书。

衣冠北渡连墙堵,旅食经时念终窭。已欣霖雨起蟠龙,更庆天兵擒猛虎。

迩来世事不挂心,惟有忧国思犹深。安得年丰群盗息,归助击壤尧民音。

崇阳道中作四首 其二

宋代· 李纲

溪清石齿齿,山远木苍苍。落日烟景暮,西风粳稻香。

茂林归鸟雀,平隰下牛羊。月露浩如洗,凄然欲结霜。

岩桂二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汲水养岩桂,最怜风露香。黄花金琐碎,碧叶玉光铓。

却忆七闽路,有怀中隐堂。相看久不厌,气味自难忘。

画荔枝图

宋代· 李纲

南闽荔枝名四方,非因谪官那得尝。丁香为核玉为叶,绛绡为壳冰为瓤。

烱如明珠出老蚌,灿如艳女披红裳。膜凝云母本来薄,液贮甘露初不浆。

剖擎颇讶水晶滑,咀嚼但觉琼瑶香。贡馀虽幸得一饱,无那品目多难详。

丹青巧为拂绢素,数种磊落皆其良。牛心最大蚶壳褊,虎皮斑駮龙牙长。

火山早依炎气熟,中元晚待秋风凉。

色奇更变江家绿,味旨尤称十八娘。

葡萄结实极繁盛,硫黄著子何芬芳。若将牡丹与比并,好把陈紫同姚黄。

虽云香味不可画,悦目自足垂虚堂。饫餐更得画归去,须信远谪元非狂。

夜坐三绝句 其三

宋代· 李纲

中宵风雨透窗纱,独坐无聊却念家。三月浙江无信息,寒灯何事结成花。

庚戌正月一日游都峤山留五绝句栖真观中 其三

宋代· 李纲

远目增明都峤山,丹梯况得遂跻攀。乃知猿鹤真心在,乘服轩裳秪强颜。

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 其六

宋代· 李纲

西风木叶脱,洞庭水层波。蘋芷满洲渚,有怀忧思多。

眇眇帝子愁,欲降山之阿。兰蒸奠桂酒,浩唱闻九歌。

白水山佛迹岩行速不果到次东坡韵

宋代· 李纲

罗山与浮山,对峙蹲两股。有如垂天鹏,决起初振羽。

兹山乃东麓,秀若芙蓉吐。谽谺岩洞开,地裂娲不补。

何人履石上,修趾映玄乳。当时巨灵氏,擘华不用斧。

蹈躟意未已,遗拇到南土。连山乃浮来,海若助掀舞。

强称金仙人,谁见来接武。坳洼踰镌鎞,缕脉分踵拇。

何尝藉青莲,长此濯白雨。颇疑秦汉间,方士恣飘鼓。

凿成巨人迹,聊示神仙府。祖龙茂林翁,雄毅犹猛虎。

一为异端惑,种种受欺侮。我为江海行,风雨齐万弩。

馀生屡涉险,何异孤注赌。已从罗浮游,胜境敢多取。

天公本无私,尤物随意主。阔视天壤中,沧洲乃吾圃。

关于诗人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