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言相别二年忽得书知在吴中答书偶成

宋代· 李之仪

宦路相逢一笑休,共知身世两虚舟。楚材有用谁青眼,赵将无功枉白头。

会见姓名通北阙,何妨风韵冠南州。求田接武如凫鹥,只欠元龙百尺楼。

谢陈无己相访

宋代· 李之仪

下直来天禄,柴荆故远求。论心日恨短,归路雨无忧。

红叶缤纷晚,黄花烂缦秋。会须寻此况,击节再相酬。

子重见过夜话

宋代· 李之仪

坐久日将落,窗前云欲平。倦游淹岁月,旅闷等坻京。

已谢长杨赋,犹怀古剑行。拥炉虽有味,琢句苦难成。

一笑逢吾友,诸方旧著名。景山惭绝膑,击节愧深耕。

奥妙穷三际,坚刚敌万兵。谁知俯冬杪,顿觉得春荣。

缱绻桑榆恨,间关儿女情。金篦何足道,闇室斗光明。

题虞氏外孙扇

宋代· 李之仪

处己莫辞三径陋,读书须及五车多。成吾宅相非吾志,直欲丘门备四科。

次韵采莲

宋代· 李之仪

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黄精鹿

宋代· 李之仪

绿遍前峰到后峰,灵苗压地几千重。勾班养就无人见,多少狂心欲采茸。

次储子椿金陵作别韵

宋代· 李之仪

千里波涛一叶中,急难平日但闻风。自非积习有天得,那复间关特地同。

乐事放怀须命酒,生涯何处不飘蓬。先归只作寻常别,切莫樽前感断鸿。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

报恩邦禅师真赞

宋代· 李之仪

荆山美璞,霜天一鹗。可荐郊庙,志存寥廓。逢场作戏,随病予药。

信与佛祖齐肩,直是摸索不着。

舟泊采石

宋代· 李之仪

经年欲到竟无繇,便路今朝得暂留。弄月燃犀俱未暇,潮平且欲过西州。

久旱湫舍殆不可遣免一夕雷雨忽作

宋代· 李之仪

半夜一濯雨,断梦失炎蒸。汗甑不复鼓,蚊雷为之停。

逡巡万窍号,破窗风如倾。絺帷强主宰,庭砌已满盈。

极护老稚奔,欢呼闾里情。但觉万里返,浩荡随沧溟。

掠眼才闪烁,劈耳俄掀轰。岂暇计飘溺,且护婴儿惊。

小休月在户,却视斗挂甍。唧唧与啾啾,次第先秋鸣。

粤从腊雪后,旱魃苦自明。焦枯病三农,芽田不滋荣。

陇亩半坼裂,几席饶蝇虻。端若一大难,眊焉犹宿酲。

点我读书灯,凉宵聊与征。庶几简牍中,暂寓蛮触争。

鲜于子骏用鲁直见寄韵因以为谢

宋代· 李之仪

云间彼上人,处污能见垢。咄咄向风雅,入国知温厚。

别来仰高山,霜风刮衰颜。新诗解人颐,调古不可攀。

练练瑚琏姿,森森栋梁气。愿学固有归,黯然由此起。

世味淡于蜡,孤怀冷如冰。十年问归路,歌舞怀西陵。

岁晏感飘蓬,老去委瓠落。岂无杖头钱,斗酒不问浊。

尚平累愈重,欲去亦良难。安得厕木雁,才与不才间。

遇君本有地,怅我将焉宅。引领溯家山,一望几千尺。

何须惊堕叶,会当鉴攘鸡。风来北窗下,此况谁为知。

关于诗人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