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宣才英昆仲见过曲相慰藉因留饮得花字

宋代· 李之仪

新春穷巷几伤嗟,联璧俄来照蔀家。意厚旋倾新酿酒,眼明初见未开花。

百寻自是松难老,什袭终惭玉有瑕。便觉赋成无用处,漫劳憔悴叹长沙。

又次庄居见贻佳什

宋代· 李之仪

茫茫巨浸托船归,风不充帆气易衰。犹喜岁寒逢逆旅,不将人事异当时。

从他老去知何用,由是终焉岂自遗。独有东阡南陌意,莫辞扶杖数相期。

次韵邦老见贶

宋代· 李之仪

高风畴昔在烟霞,末路芝兰属当家。一句转身元的确,千条差路任纷华。

才疏意广虽难契,语款情真特见嘉。只恐平明便分手,相看更待月西斜。

喜雨用前韵

宋代· 李之仪

凋瘵尪残不胜煮,欲救镬汤须是雨。天公爱人甚赤子,忍将性命轻毛缕。

使君屹起石门城,归路壶浆喧笑语。定知此雨必随来,何用与龙争喜怒。

初疑点点洒醍醐,渐次濛濛萦瑞雾。一滴入地须一尺,万室焦枯如洗去。

我惭无力助精虔,独致微诚祈佛祖。深扃不得陪贺燕,坐跋歌姝参舞女。

近传一斛出六斗,盏面浮蛆泛牛乳。烦君说与猿臂翁,留得滂沱猛如注。

醉中寄我庆丰谣,想见今朝宾与主。

白钤辖席上琵琶歌

宋代· 李之仪

青海传烽沙绕塞,谋将橐戈身不介。却携红袖弄烟月,醉笑溪山穷物外。

文章声名家世事,投笔收功无十载。天子几嗟相见晚,暂许南来聊旷快。

一时宾客多可人,坐令五月如深春。画栋潭潭帘半捲,濛濛香雾无纤尘。

云披霞散烂红绿,滉漾无处投精神。秦楼风轻雁初泊,玉指如流乍前却。

捍拨当胸拍屡催,一段风光来濩索。虽无仪凤与舞兽,击拊分明谐振跃。

缑岭排空午夜凉,杳杳鸾吟上寥廓。逡巡舞袖回飞雪,红茸毯衬鸦头袜。

落花飞絮互缤纷,流星掣电争明灭。主人情不已,下客欢正浓,更邀娅姹持金钟。

从来酒户落人后,潋滟不觉随手空。金张燕接平生惯,照眼今朝真未见。

敢辞醉倒菊花偏,只恐银潢低晓箭。钧天一梦固依稀,欲问桃源路已迷。

何时再到红茸地,更遣游丝惹住伊。

和东坡赠岭上老人

宋代· 李之仪

过眼崎岖等劫灰,到头荣悴本谁裁。须知此老心如铁,看尽行人几往回。

毗陵西城楼感怀

宋代· 李之仪

平皋已春风,昨夜犹繁霜。倦客惊节物,游子思故乡。

楼高白日促,远目空悲凉。愿言平生欢,各在天一方。

溯游不可从,山川阻且长。安得一樽酒,咿哑共深堂。

孤怀昔萧屑,壮志犹激昂。无阶际玄护,尚期梦池塘。

饥鹰在千里,怒鬣存三湘。寒鸦似相求,依依度斜阳。

同子重望长芦寺

宋代· 李之仪

窣堵波寒对水东,坐来初报夕阳钟。回环桑柘疑无际,咫尺云烟隔几重。

听讲有心陪寂寞,杖藜何日许从容。主人境界诸缘尽,应笑规规着画龙。

石敏若挽词

宋代· 李之仪

万年风采属当时,堕地能班世有儿。梦笔方传符昔应,玉楼何事遽先期。

无由负弩瞻前导,空叹骑鲸去不疑。老矣无从忘肉味,馀音犹幸接吹篪。

还俗道士

宋代· 李之仪

闻道华阳客,儒衣谒紫微。旧山连药卖,孤鹤带云归。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还家见鸥鸟,应愧背船飞。

次韵家室送别

宋代· 李之仪

几年保新阡,托身斗一方。问语得野人,禾黍共登场。

迁疏傥可老,持须时抑扬。顾非马上才,犹怀袖中刚。

西风荡微气,仰视明星光。叩齿咏真主,白眉谁最良。

师门守边钥,表表南方强。逋诛百年寇,敢谓莫我当。

牝鸡久司晨,群吠移当阳。荤膻固难律,谁可无宫商。

堂堂发天机,右钺左仗黄。一旦念风云,果知筹策长。

洗涤尽馀滓,万翼争回翔。能无出囊颖,及顾箕子傍。

平生惯草衣,岂堪事戎行。强歌出塞曲,夭矫参龙章。

蝇因逸骥速,马为奏瑟昂。尚期骛鼓操,奋力起病床。

贺兰夺故穴,安西还旧疆。归上千万寿,重赓庶事康。

陪子重游长芦寺

宋代· 李之仪

行来思住觉城东,粥饭随缘早晚钟。安得心田荒万有,便惊眼界失千重。

笑谈喜接真摩诘,衰病休嗟老曼容。馊饮残羹应不惜,聊分水墨为成龙。

关于诗人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