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近现代· 汪东

路转斜街东口。
门外几株杨柳。
不见倚阑人,𦋏曲阑干依旧。
回首。
回首。
风起落花沾袖

昼夜乐

近现代· 汪东

万花围聚称香国。
就中看、夭桃色。
燕支染做秾华,翡翠装成蕡实。
玉砌瑶阶争相识。
被方朔、一时偷摘。
还肯到天台,问刘郎踪迹。
艳春景物堪留忆。
恨风吹、漂摇极。
精魂暗涉波涛,信札虚凭鳞翼。
别去明知长不见,却冤道、暂时分隔。
一日似三秋,怎教人禁得

河渎神 其一

近现代· 汪东

巫女祷歌停。
楚江烟水冥冥。
桂旗兰棹转鲜明。
飒然来下湘灵。
远游何处寻踪迹。
郁孤台畔风色。
斜日杜鹃啼急。
含情回望乡国

踏莎行 七夕

近现代· 汪东

露滴瑶阶,机停锦字。
无言伫立空垂泪。
如今不是阻银河,迢迢碧海无穷际。
积思难销,深盟转悔。
不如飞伴寒簧队。
绿腰按拍舞霓裳,月宫尚有回旋地

飞龙宴

近现代· 汪东

青阳已过时,红榴吐萼,菖蒲抽箭。
渐觉南薰,暮朝吹入庭院。
密叶疑张翠伞。
对此景、只教魂断。
素纨竹枕,浮瓜沈李,忍负清游愿。
心羡。
来去将雏燕。
正衔泥池曲,叠巢呼伴。
顾影凄迷,旧欢处处堪恋。
相望天遥地远。
叹无非、利名驱遣。
梦中怕见。
杨花乱逐飘风转

点绛唇 夜归车上闻歌作

近现代· 汪东

珠箔飘灯,独归仍是凄凉夜。
舞酣歌奼。
底处閒台榭。
少日狂情,不惜冠钗挂。
今都罢。
玉篝残麝。
心字全灰也

两同心 和耆卿韵

近现代· 汪东

绣户斜凭,麝尘匀扫。
搀薄怒、娇脸含赪,飞雅谑、远涡宜笑。
冶春时、酒畔歌前,惜取佳妙。
拂槛柳丝风袅。
径荒人悄。
恁判得、即世睽离,全不念、旧家欢好。
想韶华、也肯归来,眼中人老

浣溪沙

近现代· 汪东

画烛光销腊鼓催。
碧琉璃碗酒新醅。
酒阑乘兴斗牙牌。
百步回廊闲试屐,半弓小筑自名斋。
玉人曾向梦中来

玲珑四犯

近现代· 汪东

莺老春残,渐暗绿阴阴,飞絮零乱。
露浥花梢,长似泪痕珠泫。
难忘(去声。
)醉里欢情,就臂拥语低声颤。
乍望中、物象都换。
唯有晚云堆怨。
画图重展崔徽面。
蠹纹侵、旧装绫绢。
钗分镜掩伤心极,微谶知难免。
休恨异域路遥,记赠我、芳兰一剪。
向去时约定,归有日,同秋燕

阳台路

近现代· 汪东

款朱户。
正彩云漏月,芳华初度。
绣筵开、蜡苣光摇,称寿酒,觥同举。
欢事太悤悤,便恁梦回,已成乖阻。
分飞处。
傍柳阴青骢,还久延伫。
忍访当时邻里,但燕子花閒自语。
旧巢栖稳,怕未解、寸心愁苦。
萦魂向天涯,问得媚景,是谁轻负。
春将去。
送春归、连旬风雨

河渎神 其二

近现代· 汪东

孤峤长风烟。
裴徊神后祠前。
晚潮遥送木兰船。
佩环声里婵娟。
春尽玉颜空寂寞。
卷帘凝对高阁。
倡女几家行乐。
夜深犹弄弦索

雨中花慢 兆丰园雨归

近现代· 汪东

翠竹捎池,虬藤掩径,携侣共过名园。
立松阴深处,衣领生寒。
顿觉得、荒凉意境,近来事事偷安。
怅知心远去,乔木摧薪,佳景阑珊。
遥看。
万里暝色,便催飞阵雨,横断关山。
也曾约伊行,归及枫丹。
怕时霎、烟尘四阻,到秋来、独恁消閒。
等重门锁了,暗牵心事,万绪千端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