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登灵岩访琴台遗址,下憩落红亭,题句。和梦窗韵

近现代· 汪东

问吴宫鹿走是何人,当时为占星。
望湖波杳渺,鸱夷一舸,同载倾城。
犹胜沈渊玉冷,剑水吐蛟腥。
胥愤千年在,呜咽涛声。
藓蚀荒台琴意,换几番宫徵,尘梦都醒。
想西施妆罢,曾对越山青。
倚天风、思随秋远,遣霜红、相伴落烟汀。
空题恨、似弹棋局,心事难平

浣溪沙 二客争辨,或言花寿于人,或言人寿于花,余两解之

近现代· 汪东

岁岁花开岁岁新。
看花却是旧时人。
百年人去树偏存。
解道华严非实相,始知齐物是空论。
向来无我亦无春

夏初临

近现代· 汪东

密叶摇窗,嫩菭铺径,绿阴旋满芳园。
几点荼蘼,不妨留作春看。
绕阶流水潺湲。
似人生、有去无还。
当时年少,豪情犹在,双鬓先斑。
龙涎香□,凤胫镫残。
窗奁贮恨,玉局销閒。
伊行薄倖,从今再见应难。
消息都悭。
望重门、如阻千山。
客衣单。
教谁将护,乍暖轻寒

忆人人

近现代· 汪东

芳园闲步,花摇柳颤。
无数莺莺燕燕。
朱唇微绽语轻盈,更不待、闻歌肠断。
何期别后,书沈音绝,但只流年换。
从今未必再相逢,镜里指、霜华已满

春从天上来 感旧,集梦窗

近现代· 汪东

玉手曾携,带翳柳轻云,醉踏香泥。
断桥南岸,应费新题。
素娥宝镜圆时。
酹清杯问水,端正看、琼树三枝。
自消凝、弄琼英数点,独照清漪。
疑收楚峰残雨,但怪得、当年门巷都非。
燕子重来,探花时候,十年轻负心期。
向吴娃深馆,翠禽语、似说相思。
放帘垂。
正午长漏迟(去声。
),熏度红薇

秋思耗

近现代· 汪东

枫老吴江侧。
秋渐深、凉气夜来侵席。
珠舫暗移,画屏重展,山压寒碧。
听歌曲将阑,凤箫如为诉怨抑。
少年随过客。
纵宋玉才华,陆机声价,但有素衣尘染,梦云偏隔。
愁极。
昏镫照壁。
动万千、感念如织。
袖沾香泽。
前盟犹在,坠欢欲拾。
柰极目、遥空去程,无计留片翼。
滞旧国。
心向北。
谢系足传书,归鸿犹自认得。
泪滴红笺变色

天仙子

近现代· 汪东

天外平芜山外山。
何时重唱大刀镮。
妆台留物几多般。
珠络索,玉连环。
系住人心不放閒

探芳信 花事正盛,懒不出游,风雨无时,渐成零落。用草窗西泠春感韵赋此

近现代· 汪东

遣芳昼。
便小鼎焚香,深杯注酒。
甚中年才过,心情便非旧。
寻春欲赋燕台句,不柰东阳瘦。
任明朝、暗绿侵帷,坠红飘甃。
晴雨变何骤。
看泪涨荒波,恨迷烟岫。
燕燕知时,能知废兴否。
极天歌吹连烽火,万事堪摇首。
倚风前,独数隋堤剩柳

楼上曲

近现代· 汪东

长夏郁蒸忘懊恼。
浮瓜沈李清游好。
团扇遗君素月如。
题诗字密连珍珠。
君爱深情兼妙制。
未教须臾去怀里。
秋风忽起暮寒生。
从今捐置若为情

思佳客 为石臞题结桂簃勘书图

近现代· 汪东

怅望王孙远别离。
小山丛桂独抽枝。
一椽自近杨雄宅。
万卷都归杜甫诗。
思误适,得秋宜。
风飘金粟满阶墀。
冬荣老屋今何在,也为丹青忆旧时⑴

瑞鹤仙

近现代· 汪东

乱书余蠹迹。
漫抱影。
空庐閒年偷息。
青萝渐升壁。
傍虬藤缠架,花开无隙。
幽兰自泣。
任邻园、蜂交燕织。
怕薰风替却,芳华一样,旧盟难的。
悽极。
归来三径,那有当时,素心晨夕。
长安似弈。
巢痕在、梦中觅。
柰情怀万种,悤悤催觉,都付哀筝怨笛。
便江南、旧惯经行,未教梦识

鹊桥仙 新七夕词

近现代· 汪东

横纹机上,短蓑牛背,底用输钱天府。
天公元自有安排,早配得、劳农工女。
红氍卷尽,街尘踏遍,簇簇秧歌腰鼓。
风姨枉是妒佳期,几曾见、银河断渡(先数日飓风。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