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十一

清代· 严永华

双璧曜郢握,并是荆山璆。感此大造恩,钟灵贲岩幽。

他山有攻错,比德君子侔。太璞绝雕琢,夜光无暗投。

祥金羞跃冶,志士讵衒媒。特达有真赏,席珍方见求。

垂声满天汉,腾光烛遐陬。玙璠未足俪,勖哉绍前修。

石虬亭

清代· 严永华

滇山看已遍,来上石虬亭。嵌壁碑文绿,盈阶草色青。

相逢原旧识,此别可重经。倚柱閒吟句,神龙漫出听。

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

清代· 严永华

伯鸾高士未受职,五忆长谣去京国。运期姓氏无人知,汉皇悲伤求不得。

我佩子绂逢清时,左飧右粥皆帝力。赁庑聊复充偕隐,灭灶何尝希悻直。

往者巨屏防蔽贤,坐耗太仓自投劾。本非汲黯薄淮阳,敢望樊英应坛席。

忽闻徵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

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

东望瀛海通析津,北游空桐戴斗极。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

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

取雪煎茶戏作 其一

清代· 严永华

蛮奴缚帚不须忙,留取中庭白一方。学得仙人餐玉法,重楼十二转神浆。

登未三月随外子挈松柏两儿买棹游西湖还登烟雨楼遂至青镇奉母返吴门作诗四章以纪之 其一

清代· 严永华

西湖幽绝处,人迹罕经行。古木四围合,野禽三两声。

孤山终不俗,处士旧留名。欲荐寒泉菊,高风同借宿招提境,吟诗静夜分。

月光初地见,花气后台闻。何处晓钟动,满城香钵熏。

山僧绝供亿,欹枕卧看云。水鸟飞何处,苍茫云满湖。

《棹歌》有遗响,不见小长芦。浦溆仍烟雨,楼台似画图。

家风在严濑,能把钓竿无。

题焦山吸江楼 其一

清代· 严永华

到此游踪倦,山椒旧有亭。一椽聊可憩,四达不为扃。

石佛低眉坐,云君招手停。老龙听诗处,清韵发中泠。

取雪煎茶戏作 其二

清代· 严永华

蟹眼初翻颗颗珠,斟来香色味皆殊。《茶经》但著人间品,识得天河一派无。

杂兴 其一

清代· 严永华

班惠传家学,岂惟富文词。和熹实受业,景耀铺来兹。

元兴延平间,功德何巍巍。定策采人誉,群公协畴咨。

损膳赡黎苗,流化加华夷。长乐有记注,典训归母师。

官箴最清静,女诫垂令仪。彤管表风烈,愿言告所司。

题焦山吸江楼 其二

清代· 严永华

绝顶临高阁,苍茫入望收。山含太古意,月照大江秋。

云水通呼吸,帆樯自去留。何须扫浓翠,面面豁吟眸。

浯溪行

清代· 严永华

昔读磨崖碑,已耳浯溪名。今向岭西游,快作《浯溪行》。

浯溪之水清千尺,浯溪之石更奇特。次山文字平原书,万古光芒烛奎壁。

嗣皇灵武成中兴,元戎两京显殊绩。惜哉张、李乱纪纲,我览斯文增叹息。

当时不识颜真卿,天生汾阳为社稷。壮士解衣吁可危,槛车就逮寒无色。

若非仙李识奇才,那得冲风起云异。纵令厮养皆英雄,要伏词臣大识力。

苍茫怀古意无限,老枫无言山自碧。更将揽胜登?台,遗址荒凉不可得。

记委符节归江湖,剩有窊樽涵月魄。振衣四顾浩悲歌,行人指点漫郎宅。

杂兴 其二

清代· 严永华

昆仑与玄圃,实惟王母台。云和扬妙音,容成进玉杯。

双材悲不纳,抗歌一何哀。戴胜慭既欢,蛾眉皬已摧。

幸有三青鸟,为我衔书来。阿环总真籍,五岳秀骨开。

元气亘不死,与之久徘徊。神仙济万世,蜉蝣安在哉。

霆声发春荣,百卉纷以茁。清风有时来,香草遂见别。

幼清好奇服,纫之为佩纕。盈腰户服艾,不采庸何伤。

众嫭妒盛颜,彼姝爱时节。愿言长敷荣,毋使芳非歇。

泛舟横塘

清代· 严永华

垂柳阴中一苇杭,篷窗瑟瑟水风凉。横塘西曲閒鸥少,输与冰莲十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