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送瑟庵应春官试

清代· 俞庆曾

惜别情怀,销魂滋味,从今渐渐都娴。此去长途,怎生消受春寒。

愁心定逐轮蹄去,对银灯、坐到更阑。意绵绵、絮语千般,携手窗前。

送君去后登楼望,指晴烟漠漠,重叠云山。寄语西风,几时吹转征帆。

相思料得蓬窗底,拥寒衾、离恨难删。卜金钱、刚盼泥金,又盼归鞍。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月下怀修梅表妹

清代· 俞庆曾

皎洁冰轮,朦胧烟柳,宵深露湿春衫。望碧天无际,何处长安。

回首当年踪迹,花影下同倚红阑。心如醉、一书欲寄,几度重看。

漫漫。闲愁闲恨,向梦里寻君,细诉情端。料芸闺无事,也念前欢。

记否临歧握手,千万语、只劝加餐。还自愧、浮生若萍,旧约盟寒。

即事

清代· 俞庆曾

乍寒乍暖熟梅天,自检新茶煮惠泉。棋为息机甘袖手,琴因识趣不张弦。

閒阶雨过蜗涎积,深院风来芜影联。静坐芸窗无所事,唐诗细诵绿阴前。

忆江南 消夏之作八首 其一

清代· 俞庆曾

红闺里,晨起未梳妆。为爱早凉抛角枕,因怜晓色倚回廊。

霞影认微茫。

高阳台 闻抱珠二妹将北上,赋诗赠之,意犹未尽,复填此解。

清代· 俞庆曾

风落梧桐,雨残蕉叶,替人写尽离愁。十栽论交,西风吹送行舟。

绿窗生小同心伴,问何因、去也难留。算从今、忆远无言,倚遍楼头。

阳关岂料频频唱,记三春花底,曾送人游。折柳河梁,者番细语绸缪。

长安何处关山隔,梦长安、路远无由。转沉吟、明岁相逢,一日三秋。

柳梢青 秋夜不寐,书寄修梅

清代· 俞庆曾

黯黯秋灯,潇潇秋雨,漠漠秋风。远远秋砧,微微秋露,切切秋虫。

离情秋日偏浓。更无限、秋声助侬。秋水湖边,秋云天外,何处秋鸿。

减字木兰花

清代· 俞庆曾

去年今日。南浦绿波曾送别。又到凉秋。赢得天涯揽镜愁。

蝉鸣深柳。懒步花阴非中酒。目断遥天。一点征鸿破碧烟。

寄弟

清代· 俞庆曾

风前帆影梦归艭,天末还怜雁字双。自剪秋镫无一语,愁云如梦锁寒窗。

踏莎行 秋夜

清代· 俞庆曾

秋露泠泠,秋风细细。秋虫切切如私语。有人不寐倚秋灯,银屏疏影秋如水。

秋入秋肠,愁生愁际。秋声听彻无情绪。开帘独自看秋星,秋河隐隐微波起。

南乡子 绣罢偶填

清代· 俞庆曾

薄暮闭红窗。忽漫回头自忖量。压线为谁寒素指,端详。

袖底西风一味凉。

懒去绣鸳鸯。试上楼头望故乡。归雁几行鸦几点,苍茫。

远树依依挂夕阳。

寄弟于衡阳

清代· 俞庆曾

红树青山放棹行,潇湘雁影伴长征。慈亲频为搴帷望,怕有西风阻客程。

岁暮书怀和弟韵

清代· 俞庆曾

渐次东风长绿苔,已看葭管动飞灰。慢惊邓禹封侯岁,不羡相如作赋才。

安卧一丘馀老屋,待开三径种寒梅。芸窗岂有穷能送,柏叶聊倾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