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空斋宵坐,悄然寡欢,言愁欲愁,赋此寄遣

清代· 李岳瑞

倚槛邀凉,钩帘贮月,画桥暝色沈沈。风外银箫,无端搅起秋心。

天涯才有新晴意,怕微云、又作轻阴。最怜他、瘦蝶悽花,一夜霜深。

江南万里凭阑思,奈瑶华织就,难觅青禽。经醉湖山,可堪倦眼登临。

星辰历历绳河转,伴清愁、屋角蛩吟。镇销凝、香篆徐添,浊酒孤斟。

尉迟杯·闻任父归国,感赋。用清真韵

清代· 李岳瑞

?都路。最销魂、入眼桃千树。红桥几曲阑干,犹识昔游凭处。

沧波梦醒春色远,梧云暗湘浦。对西风、鬓影衫痕,坠欢随水东去。

殷勤算有何戡,莺花地、当时尊酒频聚。一掬蓬莱余香剩,曾见惯、丁歌甲舞。

斜阳外、寻常巷陌,听秋燕、多情劫后语。只江潭、倦柳丝丝,寄语应念吟侣。

六丑

清代· 李岳瑞

倩云罗雁影,为一访、秋娘消息。在天愿为,鹣鹣双比翼,密证鸳藉。

最记年时事,令宾初睹,醉锦帷春色。凭肩枕臂分芗泽。

凤觜纤红,螺眉浅碧。销魂定情今夕。乍鬟松舄褪,娇汗香渍。

鸾弦易歰,甚欢悰顿隔。燕语雕梁,渺伤倦客。相思镇悔相识。

怕西风翠袖,玉颜殊昔。章台道、钿车声寂。空怊怅、箧里湘钩,慰我断肠幽忆。

秋檠泪、还替人惜。听夜深、细雨纱窗外,檐花正滴。

绛都春·和梦窗

清代· 李岳瑞

钗梁旧燕。怅尘满镜台,奁衣慵换。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

高楼明月吹箫伴。隔瀛海、仙山天远。乱莺啼后,碧苔院宇,履綦谁见。

江馆。萧萧夜雨暮云外,尚把鸾音凝盼。骑省费词,元相悲怀谁深浅。

朱颜省识春风面。倩谁写、真真行看。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

西平乐·除夕简谷飞,用梦窗韵

清代· 李岳瑞

萍絮天涯,鼓鼙江上,愁对旧柳依依。小劫华鬘,故园心眼,无家枉说同归。

叹我已、星星满鬓,君亦年年中酒,天寒岁晚,谁怜倚竹斜晖。

回首昔游,影事摇落,飘泊比游丝。蜃楼成市,狼熢照水,太息人閒,云散星移。

休更问、题纨绮思。艺菊清盟,听取寒皋唳鹤,旧苑啼鹃,花谢争能返故枝。

双燕玳梁,东风细雨,刻意伤春,诉尽飘零,莫近危阑,寻常巷陌翻飞。

新雁过妆楼·丁巳六月薄游沪上,梦坡招饮春宵楼,听小鬟歌惨睹一曲,感赋。用君特韵

清代· 李岳瑞

雨细风寒。霓裳奏、青娥旧恨年年。往时清漏,归梦望断刀环。

玉琯吹残三叠曲,翠华信寂五云閒。黯无眠。凤城淡月,还照江干。

销魂秋娘去日,怅靓妆素质,浅黛娟娟。弄梅影事,钗钿密誓人天。

星桥笑看夜度,乍双湿、凉宵香雾鬟。琴心悄,问女床、山上何树栖鸾。

霜花腴·北行戒期,留别南中旧雨。用君特韵

清代· 李岳瑞

过江倦客抚鬓丝,浮名误我儒冠。经醉湖山,漂波萍絮,天涯去住都难。

故园梦宽。正雁飞、黄菊霜前。向长安、更觅巢痕,暮云高处不胜寒。

京洛俊游星散,换无情一碧,树树新蝉。丹阙尘昏,金台秋悄,兰成赋笔慵笺。

月明系船。听四弦、愁对娟娟。寄相思、付与吴鸿,远书和泪看。

六丑

清代· 李岳瑞

镇看花泪眼,悄立遍、池头凝碧。晓钟乍临,芳晖惊过隙。

一逝难觅。望帝魂归夜,旧时台榭,剩断红狼藉。零环碎佩添萧瑟。

絮影空迷,箫声旋寂。佳人更无消息。但苔痕袜印,犹认香迹。

留君今夕。对清尊易泣。万里青芜苑,非故国。江关老去词客。

便重逢镜里,玉颜殊昔。阑干外、燕愁莺歰。君不见、日暮东风,御柳可怜行色。

芳华怨、莫问天北。纵锦笺、遍写相思字,何由寄得。

还京乐·宫桥夕眺,和次公

清代· 李岳瑞

禁钟定、一带青芜,翠陌知谁主。对绮波红霁,镜奁碧展,閒鸥来去。

殢怨蛾愁髻,珠帘桁隔西山雨。凝望里、宫柳倦舞,低鬟凄楚。

渐灵坛暮。傍红墙、松桧参天,黛色年年,应省恨绪。

龙池旧月多情,最销魂、画船箫鼓。抚朱阑,看砌蝶,双飞城乌万羽。

紫鳦秋来客,依依还睇归路。

浪淘沙慢·彊村赋此调,末阕用汉乐府上邪诗意,爱其奇横悲壮,效颦为此

清代· 李岳瑞

晚寒酽、沈云罥网,细雨微缬。帘际酸风乍掣。霏花渐酿暮雪。

记昨夜、星辰前夜月。小楼畔、绿酒香冽。怅赠佩、传笺俊游侣,今宵惇轻别。

思结。梦中翠管凄咽。念雾鬓、烟鬟惊鸿态,楚楚清露怯。

嗟凤思鸾愁,都付啼鴂。怨歌断阕留泪痕,看取斑斑泪血。

瀛海尘飞红桑折。银云浦、暗停画楫。旧盟稳、瑶缄回荩箧。

在天愿、比翼鹣鹣万籁寂。灵犀肯向笼鹦泄。

菩萨蛮

清代· 李岳瑞

三巴昨夜家书到。相迎直抵长风好。望断水悠悠。如何祗去舟。

相思了无益。懒把金钱掷。慎莫学弹棋。不平教诉谁。

西河·金台怀古

清代· 李岳瑞

神京路、秋色苍然催起。沧波残画霸台空,浑河寒水。

十三陵树夕阳多,觚棱翁仲斜倚。御沟畔,摇万苇。

隐赈天街坊里。昭阳日暮玉颜愁,乱鸦能记。凤城楼阁五云飞,西山无恙浓翠。

对往迹、何限幽思,况鲸潮、东溟如沸。且引浊醪沈醉。

洒新亭泪。尽雄图谁是,俯仰千秋兴亡事。

关于诗人

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自幼跟刘古愚读书。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巾赋闲。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