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戏题

清代· 俞明震

空庭吏散槐阴转,如脱炎蒸雨后秋。蚁穴王侯喧午梦,蝉枝风露咽清愁。

任他病树连根爨,赚我劳生匝月留。却忆宣南龙爪下,万人如海影萧飕。

过醴泉喜晤宋芝栋侍御即赠

清代· 俞明震

党论渐宽公亦老,相逢百感到平生。河山已分成孤注,孔墨何尝有定评。

元祐声名终圣世,西京文献在荒城。寻碑莫上昭陵望,翻忆明良涕泗横。

壬子元旦

清代· 俞明震

烛烬千家晓,悲欢又一时。人迎新岁日,春入未花枝。

论世含醒醉,编年有信疑。生存聊复尔,庭鹊冷相窥。

庚戌正月十四日游半山寺次伯严韵

清代· 俞明震

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六代兴亡图,一一罗几席。

薄晴有新意,春气相与白。不有江山助,风光亦虚掷。

感念半山老,大名毁所积。是非逐世改,来者又谁惜。

明日约探梅,回视今复昔。

戍申十一月重游通天岩宿山寺

清代· 俞明震

深岩一穴天光聚,怪石当人如虎踞。荆棘相看已隔年,洞中石佛真顽固。

高飞一鸟破鸿濛,涧底云烟失攀附。层峦椎鲁无性灵,点缀遥情出寒树。

山色宁知迟暮心,斜阳不到无人处。谁持肝胆照荒寒,剩有悲欢支世故。

晚钟催客入寺门,草背灯光如缀露。山僧向我说灵怪,夜深暂尔清百虑。

卧闻石齿漱泉声,缺月微明四边雾。岩颠忽吐银色云,曙星隐约在庭户。

半世劳劳向晓心,一枕深深佛前炷。官如残梦应自笑,人情剥尽随所遇。

万木不动风有声,晨光惨惨生幽怖。入山苦劳出山逸,掉首还寻出山路。

游理安寺

清代· 俞明震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信丰至赣县溪流曲折舟行万山中晚泊立濑墟遇雨

清代· 俞明震

溪流如带绕羊肠,结束巉岩一线光。天地忽收心悄悄,冬春无界景苍苍。

孤萤避影知灯近,暗雾笼沙觉草香。消得老来诗境狭,万山深闭雨成行。

湖居与仁先结邻赋呈四首 其三

清代· 俞明震

飞鸟入深谷,遗我以窅然。幽境不可逐,坐看风炉烟。

韩子就今懦,蒙叟尊神全。苟能通此意,却病惟痴顽。

动驰域外想,未觉心地宽。吾庐适可止,但取远与偏。

花竹有新意,云水皆恬安。饱食肉边菜,端学忘家禅。

妙窍观如何,还我萧寥天。

赣州杂感 其三

清代· 俞明震

隐几悲生事,披衣听晓舂。市声含惨淡,官计但弥缝。

巫女醉谈鬼,蛮花红耐冬。养痈在穷谷,遗恨到寒蛩。

登钟山作

清代· 俞明震

鸿濛凿元胎,地脉郁王会。盘冈若蛇赴,蹑足出鸟背。

落日荡遥悲,烈风夺天隘。荒荒孝陵树,阴嶕失拱卫。

燐飞隧殿黝,哀湍奋沉濑。引睇排重闉,雄风讵彫瘵。

藐兹喋血场,蚁聚争王气。聚散成古今,乐往哀长繫。

栖霞馀春姿,新亭空雪涕。登高我何托,色然倚天地。

到海水无多,即此悟边际。浮埃蔽城飞,渴壁俯睥睨。

出都宿杨村作

清代· 俞明震

落日下寒沙,征夫犹未息。赢马带西风,行行度平隰。

岂畏跋涉艰,但忧时事棘。土瘠稻粱稀,饥鸟投林急。

忆昔别家时,凄风入庭室。我父病在床,母扶幼弟立。

谓儿将远行,愿儿自爱惜。汝舅在闽海,见我恐无日。

念我病且衰,见汝心尤切。弟妹各凄然,回头向暗壁。

幼子牵妇衣,呱呱为我泣。相送各无言,皇皇日将夕。

出门从此去,一棹浮空碧。载涉闽海涛,舟轮御风疾。

登岸见我舅,沐发犹未毕。遥忆我母容,见舅心滋戚。

我母齿尽脱,我舅发全白。俯仰二十年,悲愉感今昔。

六月到京师,囊空嗟旅食。寄生忧患初,冥心赴沉挚。

昨梦到庭闱,慰我久离别。旅思凋华年,春晖警凄魄。

名场勿自误,去去复何恤。昨夜始出都,徬徨宿古驿。

秉烛理残书,风劲檐霜积。偶检旧寒衣,缝纫千针密。

岂必贵此衣,吾母劳筋力。衣痕日以旧,游子尚行役。

披衣步中庭,一步一凄恻。关河多浮云,茫茫天地窄。

改岁四日率兵度梅关赋此

清代· 俞明震

角声低不扬,磴道郁盘互。泉细湿云根,松高倚天柱。

但闻白云香,不见梅开处。百转到关门,双岩尚掩护。

南望失气候,青青露原树。山势万马腾,有力不能驭。

遂令关以南,天然画畛域。群盗捷如揉,诱我逢邻怒。

摧陷失雄心,避缩全世故。众鸟噪夕阳,人家隐寒雾。

谁与辨烦冤,嗒然全吾素。

关于诗人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