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曾习经
蓑笠携锄事宛然,敢将踪迹比前贤。此中风趣吾差识,惭愧宁河过十年。
偶从无字句间寻,几度迟回懒重吟。一代遗民昵官长,削圆方竹竟何心。
北学堂前一树繁,入门先觉玩蜂喧。略空无隙分枝干,别有馀丛似子孙。
并世与谁论甲子,持觞欲直进昆仑。文襄去久花今在,中有先朝雨露痕。
漫道凡夫圣可齐,不经意处耐攀跻。后人率尔谈康乐,且向前贤学制题。
早年讲学似河汾,晚岁眈元异子云。莫怪临风齿牙落,乾淳一老已邱坟。
昨日补褾衽,今日补襜裾。□婢或窃笑,而我非真愚。
念此吴绸衫,十载供曳揄。短裁适至肝,柔滑诚宜肤。
衣故烦挪难,每浣辄一呼。捉襟可歌商,蒙袂或滥竽。
去留稍吝情,于道微枝梧。处贫未为惯,私爱犹区区。
床头百衲衣,旁亦置一壶。
并树绯桃花较迟,昏黄春月正相宜。桃根桃叶开风始,商略清歌到竹枝。
旧栽杨柳半成薪,愧尔寻枝摘叶人。异代同时俱怅望,良辰佳约阻逡巡。
固知万事欢难并,却恐孤游迹又陈。独立小楼无可语,偶从暝色得清新。
壮游十一国,存此好楼居。岳岳乾淳老,冥冥天地初。
一身甘世殉,四海恐邻孤。不昧已灵事,还思种树庐。
寻常蹋地能生忆,况是高楼一曲歌。哀乐十年殊孟浪,文章百辈枉江河。
读书未恨吾生晚,揽镜方嗟去日多。不有故人慰慷慨,南山白石行当磨。
玉帐牙旗尽将才,潞河军散事堪哀。荒城晚雨呜胡角,遥野晨星落上台。
井路牵衣宁惜别,重围卸剑正疑猜。传闻西幸龙鸾队,密遣延秋夜半来。
朱鸟伤焉食,曾携谢印来。俄闻经被赐,终见铁函开。
读易深忧患,称诗愧无才。天泉声泪彻,未尽后山哀。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