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陈宝琛
鹊华隔断梦层层,感到西江已不胜。他日更应成忆语,雨中瀹茗剥湖菱。
阿爷梦里索诗看,觉后寻思宛昔颜。民物一腔惭付托,风涛万里念衰孱。
灵来不信全无据,身退谁知尚靳閒。终胜相公老忧畏,耄年航遍大瀛环。
人好牵连到屋乌,横流甚处可安渠?白翎雀冻居何择,赪尾鱼劳气倘苏。
世局如棋从反覆,禅心似木孰荣枯?秋风已过莼丝老,沈陆稽天漫忆吴。
入关拯黎元,东归抚故宇。遥遥三百祀,神孙实缵祖。
前驱郁孤忠,不慭遗此辅。缅怀十王亭,后贤足材武。
梦雨愁云暮复朝,似寒非暖最难料。衣篝香褪孤莺领,镜屉尘凝黯翠翘。
风日轻抛挑菜节,笙歌忍忆落镫宵。碧城十二知谁管?断送韶光酒里消。
纪陂之荷高逾丈,叶大如伞柄成杖。幽姿远世不著尘,清馥入秋已添爽。
红衣左亸迭迎艇,缟袂右回似避桨。主人筑室中花立,花外苍苍尽苇荡。
昔贤以莲比君子,有分吾及见消长。刺船北泊俱盛颜,卌载回风等反掌。
金鳘旦旦香满载,此福故知难卒享。营田二淀莫复问,野获慰情且恣赏。
万善殿西两侍臣,擘菂拗筒话畴曩。
衰残石友,尽相从劫后,磨墨磨人。整个金瓯看撞碎,画山一角偏珍。
对此畸形,依然介性,恋恋剧多情。旧毡虽敝,与伊同伴寒呻。
坡老苦说无田,枯还食汝,遭际总承平。乱世全身差自幸,璧完能望陶泓。
不见铜山,系囚流窜,惟有断碑亲。半圭乌玉,蛰居聊送馀生。
山北山南属老臣,冰霜百鍊不赀身。胡床夜夜闻笳角,万里长安月自春。
朔气催成暝。莽沉沉、乱云堆墨,横斜千阵。槐柳故宫深藏处,禁得霜天凄冷。
又正恐、争栖难定。寒日无光何时曙,记翩飞、曾带昭阳影。
终古恨,几人省。
夜啼动搅孤眠醒。更怜伊、月明绕树,最担虚警。投止苍黄知谁屋,接饭丛祠差幸。
且珍重、羽毛休损。开口易招南儿唾,漫误人、北雁传边信。
头尽白,故山迥。
独于异俗行家礼,族谱亲编见本原。对榻寺楼无月夜,海天别后总留痕。
当年亦自惜秋光,今日来看信断肠。涧谷一生稀见日,作花偏又值将霜。
梦回疑雨复疑风,身在飞流乱石中。听水故山吾最习,天涯老顾与君同。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