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夏良胜
世为衣冠重,文兼道义名。夏官思赞理,天部写铭旌。
夜月秋亭古,春风晚棹轻。旧游元是梦,寒骨照山明。
剖破绿云房,来供天上郎。白分成片玉,清嚼满池霜。红子堆盘灿,馀甘浔齿香。青门随处是,何必问炎凉。
遭逢此日还此时,一觞一咏谁相知。半筵凉月自宾主,不管鸣蝉高树枝。
才出衡门马首东,一山高处路腰通。云封青冢千年主,雨净黄冠数亩宫。
有玉可辉幽宅夜,无金难买墓田丰。哀怀耿耿浑无际,圣主追恩俟大同。
坐石援琴一曲馀,隔墙鸣鹤乱池鱼。也知识到无声处,绿野堂中恐未如。
碧天如洗夜云轻,犹与殷勤唱渭城。莫道两京非远别,不如行路本无情。
短壑长松老架芳,潜移谷狠与山狂。孤云杳杳飞来鹤,似为诗人索债忙。
写却林塘更写山,墨池终日未曾乾。非关有意留踪迹,描画平生与后看。
摇鞭催马络,莫道看春迟。错认重经处,还疑未到时。
林坰自远俗,村落尔相知。最喜杜公子,追游当我期。
才说宜休梦也清,杖藜今见几人行。昔年丁卯桥边事,别是乾坤一段情。
夏良胜(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