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舟中坐雨限韵

明代· 伍瑞隆

瘦因长厌肉,淡岂为无盐。散帙诗千卷,扁舟雨一帘。

潭香花影聚,人语鹤声兼。坐待前溪晚,新篁爽气尖。

登金钗山访余五娘墓

明代· 伍瑞隆

香魂招罢掩春闺,翠袖金钗委作泥。过客自矜兰麝土,夜台谁伴凤凰栖。

冰心似月怜多缺,藻思如花想旧题。延伫不堪怀古处,冷风斜日墓门西。

三子诗 其二 李孙宸伯襄

明代· 伍瑞隆

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贤哉李伯襄,矫矫拔俗姿。

弱岁事文艺,振藻何陆离。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

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

寥寥斯人徒,晤言得心期。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

勖哉同心人,千载无遐遗。

寄怀昆崙山拾遗记昆崙九层层相去万里颇与淮南大宛诸书不同均之域内外名山莫有及也

明代· 伍瑞隆

西来灵气敞昆崙,突兀仙都帝可扪。盆偃华夷群岳小,龙昂天地一山尊。

孤峰日月寒相掠,六合风云漭自吞。最好阎浮看世界,黄河万里限中原。

赋得归山独鸟迟

明代· 伍瑞隆

倦飞还就啄,欲宿更呼群。片影依山月,孤鸣入暮云。

旧巢应不负,密树暝难分。三匝声逾切,无劳送客闻。

秋兰阁坐雨诸子来集 其三

明代· 伍瑞隆

随意移床枕,无窗不可眠。人烟丛竹下,秋色小山前。

雨久芙蓉落,溪深荇藻鲜。相看兴不减,何必晋人贤。

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

明代· 伍瑞隆

大风起东北,吹雨太萧萧。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

将游西樵舟中与李太史诸公赋 其二

明代· 伍瑞隆

树影临江断,名山入望遥。村原隐楼榭,云日丽风潮。

酒对澄波夕,琴将片月招。客行殊未已,何处是西樵。

辛酉冬奉谒始祖上柱国公祠感赋

明代· 伍瑞隆

芳祠旧迹几星霜,瞻拜初从舞蹈行。万里云霄身世远,百年水木梦思长。

聊将俎豆陈先烈,敢谓音容隔异乡。宴罢笑看元谱就,真令孙子有辉光。

秋日安国伯友诸子过饮古松树下是夕忽大风雨

明代· 伍瑞隆

十约九不至,秋风君自来。真成人外赏,堪作夜深回。

池影摇空翠,松阴送晚雷。坐看云雨合,萧瑟到衔杯。

三子诗 其一 何吾周襄武

明代· 伍瑞隆

何生抱殊尚,本自竹林人。被褐怀珠玉,素心一何敦。

文章丽云汉,英姿薄秋旻。磊落视千古,慷慨怀酸辛。

悲歌吐清响,微言蹑飞尘。烈士有馀感,古人多素风。

是岂慕自贵,胸怀良有凭。弱冠早相得,壮年谊逾深。

往往称才学,鸣声俱及晨。廓落心独远,荆榛道弥尊。

愿为双飞龙,矫翼同轩腾。皓首以为期,于焉见平生。

杨柳枝词 其二

明代· 伍瑞隆

城边客舍水边桥,柳色青青送寂寥。无那春风不相惜,夜来吹断最长条。

关于诗人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