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观泉扇面为周上舍赋

明代· 王汝玉

芙蓉五朵插青天,百尺飞流霁雪悬。我欲乘槎上天去,不知何处访诗仙。

送曾子固视犹子子棨还江右

明代· 王汝玉

丘园事韬晦,托迹依蓬蒿。栖迟四十载,悉屏尘事交。

犹子瑚琏器,置身登青霄。感念同气恩,心焉结烦劳。

翩然辞林扉,京华远游遨。欢爱情既洽,别离思已消。

因登钟山岑,乃望长江潮。时逢康泰盛,治用神化超。

壮兹平生志,摅此胸中豪。薄言赋旋归,东流溯轻舠。

天边三山迥,云际九华高。还家田庐静,去郭烟水遥。

岂无当世贤,连茹思拔茅。卷舒各有道,泾渭难溷淆。

白驹终莫絷,丛桂那能招。重来谅未卜,仰止徒长谣。

赠解学士

明代· 王汝玉

忆昔先皇临紫极,轺车屡降徵山泽。君时年少挟奇才,徒步观光来上国。

万言策进蓬莱宫,剑花出匣森词锋。九重非常赐颜色,一朝声誉凌长虹。

玉堂初秉丝纶笔,金豸俄迁乌府秩。廷臣俊乂数千人,当代谏书推第一。

殿前端立近宸旒,西风雕鹗横清秋。片言直折田丞相,几度请斩安昌侯。

贵戚勋臣金与霍,终年陪从亲帷幄。长安市上多家奴,一日闻风皆胆落。

天恩旋许归宁亲,放迹西江山水滨。长读南陔采兰句,绣衣晴炫斑衣新。

阳春明月秋风夜,忆簉鹓行侍龙驾。中天回首五云高,清梦长飞双阙下。

鼎湖白日叹龙升,君亦仓皇西北行。孤臣遥望帝乡远,血泪如雨沾长缨。

万里栖栖复归日,弊裘羸马无人识。玄都观里看桃花,总是刘郎后来植。

我皇继统传万年,囊括四海收英贤。贾生遂膺宣室召,诸葛不顾南阳田。

含香重入銮坡直,屡草丹书宣帝德。金鸡衔出紫泥书,莲炬照还青琐夕。

先皇盛业超虞唐,命君纪述开秘藏。编成再拜献中禁,敕赐文绮兼绯黄。

万机燕閒宫漏夕,东阁西清常侍侧。恭承顾问进嘉谟,上补衮衣无阙职。

明良际合古今稀,况复两朝蒙眷知。子房一遇赤龙子,倒海倾心山不移。

嗟余识君虽恨晚,君常顾我多青眼。大夫倾盖即情亲,结交何必论深浅。

劝君松柏励贞心,岁晚不为霜霰侵。投躯尽悴报明主,袖拂五湖烟水深。

送俞纪善调宰鲁山 其一

明代· 王汝玉

草章犹在箧,花县去鸣琴。旧擅声华重,新沾恩例深。

崇文明主意,惜别故人心。分守长安道,因风嗣德音。

和故乡诸友见寄

明代· 王汝玉

昔别逢条桑,今还值鸣蜩。远游淹辰节,离思结昏朝。

水宿我情懑,山栖子志超。半生怀隐止,中道困沦漂。

虽积岩壑眷,恒违樵牧招。日归未温席,于迈复扬桡。

仍将风波习,再与朋知遥。杳杳寒蓬转,茫茫秋梧飘。

感仪宁乏操,慕舄岂无谣。事系竟难解,心悬徒如摇。

唯当敦久要,不为岁寒凋。

寄耕渔子徐良夫

明代· 王汝玉

理世无遗逸,君何独遁逃。方知唐虞盛,乃遂巢由高。

耕田中吴野,下钓五湖涛。帝力我安有,熙然纵游遨。

次汪翰林登尹山述怀效韩仪曹诗韵

明代· 王汝玉

朱火流天末,商飙起江皋。佳人在何许,一夕增波涛。

相望阻遐道,无由泛轻舠。烟空数雁过,木落群峰高。

感兹岁将晚,使我心烦劳。徒然植兰茝,乃尔埋榛蒿。

清风既不至,霜霰将焉逃。赋诗谢妍倡,兼以呈同曹。

为吴子敬题画

明代· 王汝玉

雨洗清江十里秋,渡头水落放轻舟。客窗一枕江南梦,都在兰汀杜若洲。

送人之官四川

明代· 王汝玉

暂辍分曹秩,初悬刺史章。承恩辞建礼,衔命出昭光。

峡束瞿塘险,山盘剑阁长。蒲鞭随骑后,卉服拜车傍。

已见风声被,行闻德化彰。大廷重考最,计日簉鹓行。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二 香炉紫烟

明代· 王汝玉

紫烟明复灭,窈窕孤峰晓。松风吹不消,何处看飞鸟。

万松图为华详叔题

明代· 王汝玉

夭矫万株松,青山深几重。将为高士操,不受大夫封。

风雨经秋夕,冰霜逼岁冬。后凋终自保,桃李若为容。

哀故友

明代· 王汝玉

宇宙经纷溃,江湖减旧知。可怜今日泪,又为故人垂。

我昔叨乡榜,君方谒泮池。虽当童稚岁,早见老成姿。

灵凤初辞穴,神驹不受羁。昂昂呈骨格,采采濯威仪。

自合凌丹汉,应须置玉墀。风烟一飘散,寒暑久乖离。

杜曲身弥困,盈川誉日驰。停云空怅望,落月累成思。

郭外閒投迹,山中喜践期。绛纱新帐设,綵笔丽词摛。

志趣朋侪畏,才华月旦推。吾徒获佳侣,乡校遇良师。

几度联徐榻,常因入董帷。夜吟灯数剪,昼论晷频移。

村转千花里,山蟠巨泽湄。知将遂栖隐,正拟得攀随。

不意干戈变,俄惊衽席疑。片时殊宠辱,反掌易安危。

骨肉归何处,精灵失所之。慈亲痛钳赭,爱子陷囚缧。

薤露行歌杳,铭旌返?迟。伊人乃如此,造物竟奚为。

大厦轰霆震,连冈烈火滋。那能分玉石,岂复惜栌榱。

有礼行哀问,无家致吊辞。昨来过寓所,但觉益凄其。

欲秉中郎笔,难书有道碑。天秋气萧爽,日夕影参差。

暗壁封苔晕,虚窗罥网丝。题閒桂泉咏,酒罢浒溪卮。

中散琴安在,山阳笛自悲。伤今腕方扼,感逝颊重支。

剑化丰城后,珠沈合浦时。徒然歌楚些,魂断不堪追。

关于诗人

王汝玉(?—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