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园穫早稻

明代· 李贤(原德)

西城幸有穫,喜色在眉端。勤耕此其报,何敢偷自安。

所以齐晏子,乃对先王观。旧藏既云罄,新储欣复还。

饘粥谅可给,补缀聊禦寒。我诵豳风诗,稼穑良独难。

力田既自足,于人何所干。新酒酿初熟,一樽共开颜。

乐此尘外居,世荣非所关。莘野千载心,喟然发长叹。

和陶诗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

明代· 李贤(原德)

我有下噀田,近在南山隈。竭此耕作劳,晏安非所怀。

今焉岁云熟,西穫愿已谐。飞飞田间雀,喔喔林外鸡。

远村夕阳下,高树凉飙回。我怀古贤哲,贫贱亦可哀。

人生忧患多,笑口不易开。余兹老田亩,心事任摧颓。

唐虞去已远,吾道一何乖。匪慕鸿鹄举,聊学鹪鹩栖。

简姜贵宪闻过诗

明代· 李贤(原德)

古人喜闻过,信为百世师。君子能成德,赖友以相规。

奈何今之士,讳疾而忌医。訑訑距人谏,不善何由知。

心惟耻下问,自用不能移。甘心守孤陋,寡助亲亦离。

若人究其见,无乃愚且痴。念此恒自省,观生验我为。

吾友具三益,顾我实所资。但愿忘人势,有过忠告之。

武公臻耄耋,求戒辞愈卑。况予知非岁,考祥岂惮疲。

位高才不称,战兢恒自持。断断无他技,盍簪意欲縻。

小德已出入,毋俾大节亏。望君不我弃,善行勖我施。

俯仰无愧怍,致此非君谁。幸免取讥诮,岂独相追随。

和陶诗 饮酒诗二十首 其一

明代· 李贤(原德)

尊中既有酒,开怀乐饮之。人生穹壤间,出处各有时。

阴阳递消长,达人恒鉴兹。咄彼乾没徒,终身事狐疑。

君子守正命,轲言良自持。

和陶诗 其二十

明代· 李贤(原德)

六经不可尚,谁复得其真。后圣如有作,再使风俗淳。

忆昔周邦旧,文王受命新。何意继周者,而乃在强秦。

遂使寰宇内,纷然浑泥尘。卯金成事业,为之亦辛勤。

仁泽被四海,皇天固无亲。万物已枯槁,生意复津津。

吾今处闲散,有此漉酒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述土木之难

明代· 李贤(原德)

正统己巳秋,敌骑忽寇边。声息一何急,顷刻数十传。

当宁乃震惊,奸臣擅其权。悍然挟天子,六师听周旋。

廷臣既失措,将士俱茫然。乘舆不自禦,疏留行愈坚。

岂思帝王举,为谋出万全。奸心欲逞威,制胜当谁先。

况彼承平久,斗志良已捐。战阵既不习,安能事戈鋋。

秋高朔马骄,敌势方控弦。我师虽百里,无异群羝联。

土木一以围,裸体相摩肩。前途尽倒戈,甘心丧其元。

人马积若山,营中如沸川。微躯不可竞,颓然在人颠。

幸能脱锋镝,万死复相连。山深鸟道危,一命若丝悬。

遥遥䀽绝顶,恨无羽翼鶱。水浆不入口,喉吻生尘烟。

筋力既已疲,历险愁攀缘。崎岖转崖壑,曾不遇微涓。

纵有梅林想,何由见酸涎。昼夜历三周,山尽始得泉。

归来问城郭,哭声上青天。当死乃不死,恍如再生年。

忽忽过半载,悸恙方获痊。敌志益奋发,深入践京廛。

岂无貔貅士,莫敢冲其前。志满利已得,回首齐挥鞭。

外兵祸中原,天意无乃偏。国耻未能雪,宁忍戴貂蝉。

壮志几时毕,雄肠何日牵。经略到穷发,燕然名可镌。

边烽从此息,黎庶始安便。一洗朔方功,万古垂青编。

送张尹之江阴

明代· 李贤(原德)

江阴胜景接湖海,水国名乡富鱼蟹。张侯释褐绾铜章,父老欣传得贤宰。

秋风潞水片帆轻,淮月当空夜正明。北固云开枫树晓,翠光亭古山禽鸣。

襟怀皎皎冰壶洁,僚寀相从尽相悦。百里春风锦制新,一帘化雨民冤雪。

卓鲁芳踪良可追,德政行看圣主知。他时有待徵书至,还拟承恩向玉墀。

华阴怀古

明代· 李贤(原德)

西出潼关到华阴,油然清兴发胸襟。希夷洞口荒苔合,玉女峰头古木森。

扪虱忆谈当世务,却金曾愧故人心。可怜隐显俱陈迹,落日风寒起暮砧。

寄延绥参赞曹少卿

明代· 李贤(原德)

大理荣迁属俊髦,指挥戎务见孤标。明时定展平戎策,边寨应传破胆谣。

烽火静中吟晓月,雪花飞处拥轻貂。海天鹏翮由来健,此日争看奋九霄。

寒梅赓韵寄友人姜贵宪 其一

明代· 李贤(原德)

松篁为友自相亲,弄月迎风楚水滨。数点嫩含窗外雪,一枝香散岭头春。

寒分酒力传杯满,清挹吟怀得句新。盛世终需调鼎具,遭时岂必竟无因。

和陶诗 饮酒诗二十首 其十七

明代· 李贤(原德)

深谷有幽兰,清香发天风。君子不采掇,伤我寸心中。

人生信有命,脩已任穷通。欲试养由艺,今且藏吾弓。

和陶诗 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明代· 李贤(原德)

古人英华发,良由和顺积。果能蹑前踪,未必今匪昔。

安得九霄上,矫然奋六翮。宗社孰扶持,忍使中原隔。

试观春秋人,尚报东门役。而我处畎亩,坐阅岁华易。

蓄志嗟莫申,此意向谁析。孔明去云久,空怜庙前柏。

关于诗人

李贤(原德),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