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篇送徐子与奉使江南

明代· 宗臣

昔日秦王鞭石过东海,大者并立小者卧。东风一夜拔扶桑,片石怒走江中坐。

仟年海若呼不回,一线沧江从此破。沧江之水何处来,潇湘洞庭苍梧开。

惊涛巨浪几万里,排空拍斗如奔雷。吁嗟此山何雄哉,白日不动天崔嵬。

下揽吴越荆楚之秋色,上摽钟山渤海之朝虹。奇峰三百倒悬水,青枫碧树摇玲珑。

金刹琼宇不知数,一一乱插冯夷宫。有时鼋鼍逐麋鹿,镇日鱼鳖追鸢鸿。

忽然相遇不相识,莫不骇讶狼藉号天风。白日滚滚去不穷,明月复尔临高空。

万顷珊瑚碎江水,鲛人龙女纷然起。以手捉之不可得,嫣然一笑沧江底。

怪龙忽上崖头舞,似听山僧读禅语。龙珠上与月华争,明月不得复为主。

当时赤手缚龙珠,夜半空江骤风雨。一自此龙失其珠,日月江头怒且呼。

金山昼夜叫猿鹤,丹阳南北愁菰蒲。徐卿仗节往三吴,渡江先上金山途。

江中怪龙壤相避,山前明月高自孤。妙高亭上千江秋,千江直与天门浮。

峰头明月能我留,与卿同为汗漫游。上令星辰不敢收,下令江海不敢流。

龙兮龙兮遁去不知几万里,即有明珠还自投,金山金山慎莫愁。

同余德甫吴明卿王元美再游张园 其四

明代· 宗臣

何处阳春调,来同此夕歌。地能燕市有,人得楚狂多。

把盏青天坠,题诗紫石磨。一呼去魍魉,词组即江河。

明月曲同峻伯助甫席上赋得深字

明代· 宗臣

飞来明月挂千林,满地霜华吹客心。故国鱼龙何处卧,白云愁杀楚江深。

二华篇

明代· 宗臣

我闻西极之精忽堕地,化为巨石如天长。孤根倒插黄河底,奇峰直耸天门旁。

天门牛女不敢渡,斗域羲龙那得翔。上帝闻之恶其彊,擘为二华遥相望。

太者在西少者东,千崖万岭盘晴虹。东来不得数泰岱,西去那复夸崆峒。

中有紫髯白晰三五公,手持绿玉披芙蓉。有时踏天跨白鹿,镇日鞭石挥青龙。

零露不断仙人掌,古雪常吹玉女峰。忽见悲风万里来,苍螭赤蛟何雄哉。

金鳞乍开似飞电,怒角并斗如奔雷。惊沙飘忽天柱动,狂飙迅急坤轴摧。

玉女散发乱峡走,仙人赤脚沧海回。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

黄河直上峰头坐,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

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白日不闻父老哭,青天唯见魍魉舞,二华二华谁能主。

我闻李侯佩玄珠,截日飞霜天下无。侯今跃马函关去,礼隆招摇为前驱。

千峰明月乱相逐,万里白云惊且呼。侯之往矣何为乎,为我停车华山隅。

手挈蛟螭山下趍,仗剑一一数其辜。山之摧者叱其立,黄河在手如持盂。

山上芙蓉色不枯,仙人玉女复来吹玉竽。侯也与之长相须,千秋万载同欢娱。

侯向二华去,听予二华歌。二华未到歌先到,石走龙吟侯柰何。

二月三首 其三

明代· 宗臣

闻道元戎出帝畿,即看远道耀军威。汉金百万朝通使,胡骑三千夜解围。

塞上烽烟何日定,山中麋鹿计全非。由来天意高难问,徒自燕云滞客衣。

归叹

明代· 宗臣

蓟门春尽云阴阴,倚杖出门愁暮禽。千金裘马只自好,万里江湖谁复寻。

武陵一别桃花深,欲归不归伤我心。青枫未老楚月白,吾将长啸投吾簪。

李伯章归自邮来访

明代· 宗臣

秋飙厉长空,鸿翼已高翥。渚蕙日夜零,庭皋被白露。

揽衣起长望,同心忽相顾。入门见颜色,慰我遥思慕。

我有一尊酒,聊以结欢娱。君其勿遽行,豺虎满中路。

省中斋居贻于鳞子与公实元美四比部

明代· 宗臣

向夕停珂省阁幽,吏人犹自进春裘。蓬莱双阙金茎远,阊阖千门紫气流。

明月在天难命驾,白云垂户好登楼。明朝献赋甘泉者,汉畤秦祠非昔游。

江上送别胡国子北上

明代· 宗臣

建业城南江草碧,杨子渡头江雨白。青山双屐晓逢君,明月孤帆夜催客。

英雄四十困樵渔,于今谒帝承明庐。燕市黄金大如斗,袖中一片贾生书。

新安道中

明代· 宗臣

天风吹落千杨柳,晴虹万丈垂鹢首。水中乱石怒且待,大者虬螭小蝌蚪。

六尺榜人双胡髯,直挂孤帆石上走。长风破浪势若舞,昆仑碣石系两肘。

何当驾此去八溟,直至蓬莱酌南斗。

送施子之豫章

明代· 宗臣

我闻李白游江海,西爱匡庐东九华。九十九峰江上青,五老香炉飞紫霞。

今君家在九华住,时与仙人数落花。一日拂袖起为吏,复得庐山对官衙。

人生出处贵遆意,区区冠盖何足夸。唯得名山共朝暮,翠屏锦障天之涯。

豫章之牍纷如麻,君其理之勿怨嗟。只今海中之寇数百万,日日江门喧鼓笳。

西望豫章仅千里,一朝可以飞浮槎。紫薇群贵芙蓉夕,君其豫言勿复惜,九华匡庐动颜色。

蓟门春望

明代· 宗臣

蓟门春望春冥冥,黄鹂交坐啼不醒。尊前杨柳洒人绿,江上蘼芜愁自青。

楚人瑶瑟怨湘雨,汉室渔竿垂客星。谁其采药向沧溟,迟我岩前紫石屏。

关于诗人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