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汝瑛院判归省宜兴

明代· 李东阳

梅溪之水清无痕,梅溪主人花对门。开花万树复万树,流水一村还一村。

采药路迷山远近,读书声动月黄昏。欲知昼锦经行地,尽是天家雨露恩。

昌国君

明代· 李东阳

齐城下,即墨守。
燕将代,昌国走。
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
义君臣,邦父母。
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

题瀛州图送陆翁东归

明代· 李东阳

闭门六月雨,堆案多诗书。陆君索我诗,僮仆走且呼。

麾之不肯去,坚卧庭前除。一朝再三至,我已愧此奴。

空堂展图画,倦眼开模糊。层楼挟翥凤,倒景凌飞凫。

翠羽色婀娜,金支光有无。依微动天籁,彷佛闻笙竽。

不知何方境,乍可留须臾。昔逢沧洲子,云是登瀛图。

如闻六合外,复有真蓬壶。吾方困炎溽,颇欲超寰区。

自嗟尘凡骨,或与神仙殊。君家老仙客,被服云霞裾。

仰视园中人,飘飖岂其徒。当携方平子,共解双明珠。

垂竿拂海月,举手招天吴。吾能操几杖,欲往不得俱。

惟将作诗意,目送归江湖。

寄庄孔旸二首 其二

明代· 李东阳

背郭诛茅草盖堂,边江种柳树为墙。舟中梦醒闻春雨,楼上诗成坐夕阳。

南纪壮游馀岁月,北扉遗草旧封章。清时例有逃名客,见说严陵本姓庄。

闻方石先生得遗腹孙

明代· 李东阳

故人丧爱子,弃官归故园。空怀向平念,谁候柴桑门。

吾心怛如割,匪独伤弟昆。朅逢旧台守,达致州人言。

言从抵家后,乃得遗腹孙。素辞簿书劳,办此鞠育恩。

奇事谅非偶,善徵讵无根。绵绵千钧力,耿耿一发存。

天乎岂无知,可与知者论。诗成不寄达,庶以纡吾烦。

和顾天锡九日病起韵

明代· 李东阳

几年清俸藉为郎,病起空斋落日黄。岁月半消书卷里,乡心偏近菊花傍。

门墙地僻秋生草,砧杵城高夜捣霜。闻说簿书催更急,未应潇洒伴诗囊。

应伯起墨梅

明代· 李东阳

老香遗墨未全磨,见说咸淳似永和。画手人间那更得,澄心堂纸已无多。

送衍圣公闻韶袭封还阙里

明代· 李东阳

夜来佳气绕门阑,晓听郎君已拜官。鲁郡山川归旧国,孔林蘋藻荐新盘。

田无公税堪为养,家有遗书正好看。从此云霄是平地,道途长为报平安。

刘户部所藏张汝弼草书

明代· 李东阳

南安太守东海翁,归来两袖乘天风。眼前万事不挂齿,睥睨六合称书雄。

横挥直扫百态出,或舞鸾凤腾蛟龙。一从篆?变行草,世间此艺难为工。

自言早学宋昌裔,晚向怀素逃形踪。公孙大娘不识字,物艺乃与书法通。

颜家屋漏古钗脚,纵使异法将母同。古人逝矣不复见,此翁岂在今人中。

江南纸价几翔踊,白金綵币随青铜。家藏万纸付儿辈,谁谓此翁归橐空。

何人爱者司徒公,旧得此卷来吴淞。愿公宝此勿轻弃,留看书船夜半虹。

送李惟正主事使淮

明代· 李东阳

淮山苍苍入烟树,中有东曹旧分署。郎官捧檄下层霄,疋马暂从沙上驻。

漕舟百万如屯云,材官武士纷成群。榜歌调苦隔溪听,筹唱声高半夜闻。

向来书簿何胶扰,却道郎官爱文藻。烛底寒更梦短长,笔端馀兴诗多少。

古来王事贵驰驰,壮夫岂必雕虫为。休言玉郎冲星夜,不及琼林宴月时。

次韵寄答若虚二首 其一

明代· 李东阳

懒向江湖问楫师,江南江北两相思。鸠巢近报移来宅,雁札遥传寄到诗。

城市行踪嗟我在,山林性格祗君知。如今旧社无新兴,不似星堂夜战时。

天津八景 其四 淀南和风

明代· 李东阳

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万里黄云吹不断,一天翠浪卷还空。

阜财正藉驱烦力,饱士新成偃武功。殿阁微凉天上句,拟将馀兴续坡翁。

关于诗人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