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明代· 方孝孺

茅屋东屿西屿,白云前山后山。为报溪头流水,落花休出人间。

题王叔明墨竹为郑叔度赋

明代· 方孝孺

吴下王蒙艺且文,吴兴赵公之外孙。
黄尘飘荡今白发,典刑远矣风流存。
华亭朱芾称善画,每观蒙画必叹诧。
谓言妙处逼古人,世俗相传倍增价。
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
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秉烛久不寐,细看醉墨王蒙字。
固知蒙也好天趣,画师岂解知其意。
分枝缀叶人所知,要外枝叶求神奇。
天机贵足不贵似,此事不可传诸师。
麟溪郑君好奇士,爱画犹能赏其趣。
呜呼!世间作者非不多,郑君甚少可奈何。

爱日堂

明代· 方孝孺

白日丽青天,朝出扶桑莫虞渊。堂上有亲雪满巅,坐看白日心茫然。

长绳不可繫,急景如流川。羲和羲和停尔鞭,高堂一日如千年。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

明代· 方孝孺

天门传诏飞金符,帝子发春朝帝都。万里巴江引轴轳,朝离瞿塘莫荆巫。

牙旗羽扇照江湖,冯夷操楫龙伯扶。威振海若惊天吴,衮衣登朝玉陛趋。

至尊抚问情郁纡,奏还大国天语俞。却从周秦行坦途,乘传西来试驰驱。

日行三百尚未晡,亲藩留宴穷欢娱。秦民拥路观金舆,口称盛德目睢盱。

共说贤王世所无,南入荆门喜气苏。蜀邦密迩忘崎岖,山花烂熳云模糊。

绿树清江如画图,汉中小臣章句儒。早向王门曾曳裾,是日来迎拜路隅。

按辔遥看笑且呼,暮抵行宫侍直炉。华灯照夜铺氍毹,从容前席讲典谟。

玄谈蝉联如贯珠,上探千古周八区。鄙诮荣辱圣为徒,更阑喜极行玉壶。

叩头举白红生肤,侍臣奉教恩意殊。大官美酝贮行厨,特赐归饮不用沽。

上尊珍味甘且腴,受之无功辞有辜。心感王恩厚矣乎,献诸祖祢颁妻孥。

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平生饮水兼茹?,秪将铅椠代耕锄。

近为校教食民租,尸居静阅年岁徂。世人视之等泥途,赖逢圣主意气孚。

讨论圣猷师古初,经纶万理发在梳。小臣学术本粗疏,志广年荒才更迂。

量同溟海肯纳污,欲致众骏先收驽。愿王道德为世模,摩抚疲癃恤鳏孤。

南渐泸戎北羌胡,阳和发生无朽枯。育民兴贤语不诬,行致孔明与夷吾。

共康国政秉事枢,保釐西土佐唐虞。不数?丛及鱼凫,吾王端拱化日舒,从此感恩非一夫。

谈诗 其五

明代· 方孝孺

万古乾坤此道存,前无端绪后无垠。手操北斗调元气,散作桑麻雨露恩。

闻鹃

明代· 方孝孺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绝命词

明代· 方孝孺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游峨眉山纪行 其十

明代· 方孝孺

学仙无骨佛无缘,甘着儒冠坐一毡。入社敢同陶靖节,不须三笑虎溪前。

再次石镜精舍会集韵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风日淡秋晚,欣此佳会并。贤豪昔同调,泉石非旧盟。

秪应念违别,忽作山中行。雄谈为绝倒,空谷腾欢声。

论诗涉风雅,深夜张华灯。义交无老少,情亲如弟兄。

斋中二三子,侍立环两楹。把酒起为寿,礼秩交相迎。

丈人名文章,落纸诚世英。珊瑚与玉树,对之敢讥评。

乃知高世人,不为尘俗萦。秋空白云散,悠然畅遐情。

嗟予尚稚劣,夙心会簪缨。沉潜守编简,愁对寒虫鸣。

岂知金石韵,铿锵振林坰。重玆领秀句,愿言当服膺。

匪徼一时誉,终期千古名。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四

明代· 方孝孺

隆中有一士,卓然古天民。长啸六合间,草昧思经纶。

寸心如白日,可破万古昏。所遇虽不谐,馀辉尚燉燉。

使逢高光主,礼乐宁沉湮。惜其遗书亡,大志人罕闻。

如何徇利子,于道不知真。卑卑章句中,徼禄求润身。

可贵不在位,可贱不在贫。无取一时好,当作千载人。

岁除祭先奉怀家兄次文公先生病中呈诸友韵

明代· 方孝孺

日月行不息,我亦少安居。违家今几何,忽复五载馀。

微官误人事,解令亲者疏。每思别时语,不见空中书。

及玆岁将阑,感叹正踌躇。祀先具薄奠,抚巳怀厥初。

觞酒岂云乏,独酌闷难祛。宁当解组去,御子花间车。

题李白对月饮图

明代· 方孝孺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

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十千斗酒何足论,举杯宜就花前饮。

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

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顾盻暂相悦,弃去终莫留。

昨日巳浩浩,今日复悠悠。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

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药,不能医此万古愁。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

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

关于诗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