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鏊
行年七十又加三,俯仰乾坤幸免惭。世有篯铿方我老,坐无鲍叔共谁谈。
夕阳溪壑翠尤茜,晓雨园林绿正覃。还拟西湖为胜集,已拚沽酒典朝衫。
东观才华说孟坚,相随无补漫穷年。谨严敢意春秋笔,诠次惟将岁月编。
文案尘高伤病劣,大官日给愧肥鲜。太平有象须君写,莫把三长让子玄。
南宫昔日谬持衡,笔势曾惊古战场。今日林间还送别,九霄一鹗看高翔。
幢幢淅淅又萧萧,两月炎威一夕消。酷似甑山扬火帜,快如银汉泻天瓢。
乖龙久郁苍生望,淑气潜回赤土焦。林下老人忘帝力,有年还听路傍谣。
洞庭东西双玉峙,物外地脉相勾连。雨后人耕陇上陌,月明犬吠洞中天。
红蒸远岫上朝日,暝入孤村生暮烟。渔郎再到忽迷路,错比桃源道是仙。
乌石冈头碧水滨,十年不见发如银。特从岭峤辞天子,乞与林泉作主人。
九牧衣冠还独盛,七闽风月未全贫。都门晓望车尘远,惭愧当年老郤诜。
朝发石湖濆,暮抵太湖岸。青山亦多情,供我船中玩。
船行山亦行,一路青不断。白云渺渺山重重,不知何处昔是吴王宫。
越来溪边越城在,夫差受困云在兹山中。今朝扣禅关,访古寻幽踪。
僧言事往那能识,钟鼓声中度朝夕。郊台漠漠麋鹿游,茶磨团团蔓荆棘。
不须吊古伤怀抱,且欲凭高纵吾眺。人家历历新郭里,川渎沄沄胥口道。
吴江塔影昆山城,一览因之发长啸。天风万里天际来,吴王郊祀昔日登斯台。
千乘万骑湖上下,祗今安在唯见山崔嵬。船来船去湖西畔,青山无言人自换。
来来去去世无穷,莫学牛山独兴叹。
君岂东菑人,而事东菑役。带经和雨锄,抱砚临溪涤。
非菑安有畬,不耕固无穫。他年看秋成,千钟岂谋食。
谢家亭馆盛当时,弦诵俄闻发旧基。鹿洞未能来赐额,菟裘兼可便吾私。
雨添书带庭前草,风动琅玕砌畔枝。自昔竹林誇放逸,未应文彩似今奇。
北来谁复是长城,作镇烦君向永平。寄重将门元有种,令严刁斗寂无声。
高榆霜落秋临塞,细柳风微月满营。莫道汾阳封未复,燕然有石待君铭。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东山谢傅近何如,尚忆同游玉署初。岁月阅人双短鬓,功名过眼一蘧庐。
剡舟有兴空回棹,塞雁无缘得寄书。闻道西湖好风日,几回命驾复踌躇。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