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鏊
两岸青山随画船,清溪十里中洄沿。侍郎桥畔柳窣地,任昉台边花满川。
南国胜境有如此,东坡卜居岂徒然。谁云罨画画不得,恐有仙源莫浪传。
行春露冕未须奇,章服还加去郡时。汉吏不求名赫赫,闽山犹怪去迟迟。
十年佐政心如水,七县生灵口似碑。我欲留君犹未得,江边父老亦奚为。
北来烽火达甘泉,勃勃城高气势全。且喜大夫重授阃,悬知子弟总雄边。
汉家旧占河南地,魏国犹屯许下田。但使折冲樽俎上,奇功何必勒燕然。
熯灾横被十三州,百万苍生手抚柔。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
衣冠南渡仍馀宋,瀍涧东来尚自周。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须共主分忧。
西馆桥边竹隐居,昔年曾受异人书。不知官爵能来子,可是尘埃早识予。
忽地相逢还宛若,再烦推看定何如。韩苏总被虚名误,试问三星是也无。
太湖高处望夫椒,佳节登临不惮遥。折简故人先有约,定知风雨不崇朝。
莫言故我非今我,只恐前身异后身。自是壶丘生不定,丹青虽妙若为真。
壮气胸中屼不平,九原埋骨尚峥嵘。抗章未请朱云剑,属纩仍全子路缨。
坐上直言常骇俗,暗中清节不求名。奸谀未死君先化,史钺何年地下成。
十年左掖共追趋,春殿曾传第一胪。梁颢成名谁谓晚,匡衡抗疏未为迂。
从来杞梓多从楚,近日衣冠总向吴。最爱金陵好山水,他年玉署肯容无。
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
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
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
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
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
五马南来百姓欢,文章太守属南安。郡中召父歌堪续,壁上张颠字未漫。
庾岭梅华春信早,吴江枫叶暮吟寒。到时境内人皆足,每食无鱼不用叹。
林屋峰前受一廛,渚凫汀鹭住相连。久尘殿阁三台地,归占东南一洞天。
诏下屡沾新雨露,林间还与旧云烟。自从白傅来游后,直到君侯两似仙。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