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部署宴饯徐顾二子

明代· 李梦阳

春日载阳官署幽,东吴二子过我游。庭空日斜吏人散,窅然何异经林丘。

今晨惊蛰暖气达,昨夜哀鸿呼故俦。中庭古槐苍藓溽,上有百鸟何啁啾。

仓庚交交刷其羽,君看巨细各有求。明时冠轩几邂逅,得暇胡不攀淹留。

自从去年识徐顾,令我意气倾南州。徐郎近买洞庭柂,顾子亦具钱唐舟。

浮生飘转若飞藿,倏忽聚散谁能谋。风光烂熳况复尔,愿写清壶销客忧。

故人若称不好饮,举杯入唇还复休。妙歌时时激慷慨,鄙夫何以答绸缪。

严柝沉沉静夜色,北斗倒挂城南楼。秪恐天明驱马出,揽袪延望河之洲。

郊原迟王豸使

明代· 李梦阳

岂少银鞍马,冲泥许故游。清风微进草,晴日澹生秋。

扫径童将倦,看笼鹤但收。异时高李会,佳迹至今留。

七峰歌寿范郎中渊

明代· 李梦阳

我闻桂阳江上峰,平地突出七芙蓉。三峰岧嵉如列戟,四峰袅袅翔飞龙。

孤水东来走其下,上岩下岩惟古松。有时云雾满四壑,洞中仙侣时相逢。

使君磊落中行后,家傍前峰对江口。暗想精灵盘礴初,岳降生申理或有。

平生气与苍壁高,落笔烟霞常在手。六载为郎不爱身,五十生儿将白首。

湘南新鲊红胜王,燕京高会多名酒。岁岁登堂娱笑歌,歌我七峰为尔寿。

送张含

明代· 李梦阳

明发车南指,滇城更复南。秋惊洞庭叶,雪压贵州岚。

念汝此行远,求官今尚淹。保昌山坞侧,好结望京庵。

十四夜翛然台二首 其一

明代· 李梦阳

中州可以望天地,黄河之水何恍忽。为此筑台临其涯,坐看月生复月没。

今年中秋地无云,绿烟溟濛海月发。金流水波贝宫涌,蛟龙出游争海月。

我欲乘槎捉蛟龙,浪高力微惧灭殁。呜呼灭殁不足惜,只恐竟无益。

荅客

明代· 李梦阳

子去有何见,来之奚所闻。愿客且宁坐,为子请敬陈。

丈夫志四方,出门辙同轮。人心投合谐,匪必邻里亲。

长风会枯蓬,飘飘逐飞尘。既东忽复西,聿谁究其因。

引觞就岐路,有怀庶能伸。

乔太卿宇宅夜别

明代· 李梦阳

竹梧池馆夜偏寒,促席行杯漏未阑。燕地雪霜连海峤,汉家钟鼓动长安。

吟猿见月移孤树,宿雁惊人起别滩。二十逢君同跃马,十年回首笑弹冠。

寄书

明代· 李梦阳

驿使残年发,家书向夜封。当衢惭騕袅,涉水忆芙蓉。

纸短情难尽,乡遥恨易重。孤灯迟明发,寒月下疏钟。

登大梁故城

明代· 李梦阳

登高与处卑,由来虑多端。登高尚寡悰,处卑焉能欢。

以兹历荆榛,褰衣蹑巑岏。土豪带阴风,楼橹危急湍。

岩岸苦崩奔,椴苇何漫漫。周望鲜故物,俯察多忧叹。

潜鱼葺其鳞,惊鸟无停翰。云浮诚不任,渊沉谅何难。

终附岩穴栖,斯地非我安。

玄明宫行

明代· 李梦阳

今冬有人自京至,向我道说玄明宫。木土侈丽谁办此,乃今遗臭京城东。

割夺面势创巀嶪,出入日月开帡幪。矫托敢与天子竞,立观忍将双阙向。

前矻石柱双蟠龙,飞梁逶迤三彩虹。宝构合沓殿其后,俨如山岳翔天中。

金银为堂玉布地,千门万户森相通。光景闪烁倏忽异,云烟鬼怪芃杳濛。

以东金榜祠更侈,树之松槚双梧桐。溟池岛屿鰋鲤跃,孔雀翡翠兼罴熊。

那知势极有消歇,前日虎豹今沙虫。窗扉自开卫不守,人时游玩摇玲珑。

陛隅龙兽折其角,近有盗换香炉铜。青苔生泥獍面锁,野鸽哺子雕花栊。

忆昔此阉握乾柄,帝推赤心阉罔忠。威刑霹雳缙绅毒,自尊奴仆侯与公。

变更累朝意叵测,掊克四海真困穷。长安夺第塞巷陌,心复艳此阉何蒙。

构结拟绝天下巧,搜剔遂尽输倕工。神厂择木内苑竭,官坑选石西山空。

夷坟伐屋白日黑,挥汗如两斤成风。转身唾骂阉得知,退朝督劳何匆匆。

人心嗟怨入骨髓,鬼也孰复安高崇。峨碑照耀颂何事,或有送男充道童。

闻言怆恻黯无答,私痛圣祖开疆功。渠干威福开者谁,法典虽严柰怙终。

锦衣玉食巳叨窃,琳宫宝宇将安雄。何宫不镌护敕碑,来者但看玄明宫。

哭王舍人升

明代· 李梦阳

金门钟动会千官,野老骑驴戴鹖冠。走问堂州王内舍,昨朝客死汉长安。

悄然门巷宾朋绝,迢遰家乡行路难。即使过君终挂剑,肯令扪腹竟回鞍。

上元访杜鍊师

明代· 李梦阳

宣皇昔时乘八风,御龙游戏行烟空。马前两两侍王女,别馆多在蓬莱宫。

朝天宫中旧时殿,楼台昼锁无人见。琉璃井塌青苔满,松柏森森月如练。

呜呼往事难具陈,灯火如山又一春,北斗坛西访隐沦。

我师黄衫白?巾,坐我更致西楼宾。玉杯潋滟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酒肉山堆满堂醉,仙厨往往来八珍。孝宗之朝五真人,师也磊落当其伦。

自言召见亲赐食,曾把丹书献紫宸。如今寂寞看春色,银鱼玉带无消息。

岂惟鱼带无消息,欲语吞声泪沾臆。劝师对此莫酸辛,世间万事如转轮。

且将芝草供生计,聊与烟霞作主人。月偏彩云当牖生,旋呼两童吹玉笙。

闻师妙得逡巡术,百壶倒尽还须倾。古来仙子尚谁在,饮者翻垂千载名。

名垂千载亦区区,酒阑灯昏夜复徂。不见泰陵草已宿,春生树啼双老乌。

此时亦应群帝趋,金灯翠旗光有无。

关于诗人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