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

明代· 刘基

摇落江天气惨凄,野黄云白惑东西。

可怜饥鼠当人立,无奈寒鸦向客啼。

杳杳夕阳葭浦阔,茫茫秋水稻田低。

锁魂何地归衰疾,触处烟尘沸鼓鼙。

感怀二十四首

明代· 刘基

象以齿自伐,马以能受羁。

猛虎恃强力,而不卫其皮。

世人任巧智,天道善盈亏。

不见瑶台死,永为天下嗤。

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明代· 刘基

昔闻同社燕鸡豚,今见操戈竞一飧。

松柏空坛饥鼠出,枌榆落日乱鸦喧。

地连吴会嗟何蹙,民是周余不半存。

疏懒浑愁闻世事,治聋有酒漫盈尊。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明代· 刘基

天弓拨其弦,平地跃虎狼。

腥风扇九泽,浊雾干太阳。

琐琐蚊与虻,亦沸如蜩螗。

帝阍隔蓬莱,弱水不可航。

蝼蚁有微忱,抑塞无由扬。

遥遥草茅臣,恕切忠愤肠。

披衣款军门,披腹陈否臧。

曰走居海隅,诗书传世芳。

感荷帝王恩,禄食厕朝行。

走身非己躯,安得缄其肮。

走有目击事,敢布之庙堂。

永嘉浙名郡,有州曰平阳。

面海负山林,实维瓯闽疆。

闽寇不到瓯,倚兹为保障。

官司职防虞,当念怀善良。

用民作手足,爱抚勿害伤。

所以获众心,即此是仞墙。

奈何纵毒淫,反肆其贪攘。

破廪取菽粟,夷垣劫牛羊。

朝出系空橐,暮归荷丰囊。

丁男跳上山,妻女不得将。

稍或违所求,便以贼见笺。

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

斩木为戈矛,染红作巾裳。

鸣锣撼岩谷,聚众守村乡。

官司大惊怕,弃鼓撇旗枪。

窜伏草莽间,股栗面玄黄。

窥伺不见人,喘汗走伥伥。

可中得火伴,约束归营场。

顺途劫寡弱,又各夸身强。

将吏悉有献,欢喜赐酒觞。

杀贼不计数,从横书荐章。

民情大不甘,怨气结肾肠。

遂令父子恩,化作虿与蝗。

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

累累野田中,拜泣祷天皇。

愿得贤宰相,飞笺奏岩廊。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择用忠荩臣,俾之提纪纲。

弯弧落鸱枭,薙棘出凤凰。

尚可存孑遗,耕稼纳官仓。

失今不早计,如水决堤防。

而后事堙筑,劳费何可当。

走闻疽初生,灼艾最为良。

焮成施剜割,所忧动膏盲。

边戎大重寄,得人则金汤。

龚遂到渤海,盗贼还农桑。

张纲入广陵,健儿跪如羊。

苟能任仁智,勿使憸邪妨。

孟门虽险艰,可使成康庄。

走非慕爵赏,自鬻求荐扬。

痛惜休明时,消息无其方。

又不忍乡里,鞠为狐兔场。

陈词未及终,涕泣下滂滂。

旁观发上指,侧听心中伤。

天路阻且修,不得羽翼翔。

可怜涸辙鱼,待汲西江长。

况有蛟与虬,磨牙塞川梁。

旄丘靡与同,载驰徒慨慷。

严冬积玄阴,天色惨以凉。

众鸟各自飞,孤鸾独徬徨。

冥冥雁山云,木叶殷清霜。

子去慎所过,我亦行归藏。

懊憹歌(五首)

明代· 刘基

食蘖苦在口,食莲苦在心。

苦心无人知,苦口泪沾襟。

岁晏

明代· 刘基

岁晏悲风急,空江白昼阴。

黄芦与红蓼,无处不伤心。

从军五更转(五首)

明代· 刘基

四更城上寒,刁斗鸣不歇。

披衣出户视,太白光如月。

吴歌(六首)

明代· 刘基

栽花图作看花人,谁料花开不及春。

昨夜狂风今夜雨,为花落得两眉颦。

发景州

明代· 刘基

澹澹夕风作,萧萧芦叶鸣。

林间众鸟息,河上一舟行。

海近云常湿,天虚月更清。

神京看渐近,且缓望乡情。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得水字

明代· 刘基

草根蝼蝈鸣,湖上蒹葭靡。

繁林溺深绿,清池散圆紫。

离居昧节序,陶情赖佳士。

泛舟出郊甸,缓步信所履。

壶觞展倡酬,及此晴日美。

啸歌望山川,慷慨集悲喜。

豺狼未鼎镬,郊野尚多垒。

铁衣挂儒冠,好爵逮麻屣。

吾侪幸味苦,得似道旁李。

无思身外忧,摐意聊复尔。

归云入禹穴,返照射宛委。

鸟啼树有风,帆过烟生水。

兴尽各言还,月明城角起。

十二月一日

明代· 刘基

耿耿夜不寐,源源忧思来。

岁余三十日,肠定九千回。

江响风初发,天昏月未开。

白头真合得,非是楚猿哀。

艾如张

明代· 刘基

有菀者林,众鸟萃之。

我欲张罗,榛枯翳之。

既砺我斧,又饬我徒。

孰是奥秽,而不剪除。

爰升于虚,以相乃麓。

有条我网,载秩我目。

有鸟有鸟,五采其章。

々喈喈,率彼高冈。

张之弗获,忧心且伤。

寤寐怀思,曷云能忘!有鸟五采,亦既来止。

昭其德音,以相君子。

君子岂弟,其仪是若。

艾而张矣,云胡不乐。

关于诗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