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明代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蒱,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美丽的婢女和美少年,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家里装饰华丽的灯饰,爱观看烟火,喜欢唱戏,喜欢声乐,懂古董,喜欢莳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明朝),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穿麻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想想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

  经常自言自语的说,我有七个问题是解不开的:以往都是从平民而上拟为公侯,而如今却是从世家贬为同乞丐一般,如此的贵贱移易,不可理解之一;产业还不如中等人家,心中却向往奢华的生活,世上有很多发达的捷径,而甘心独自的隐居于山野,如此身贫心富,不可理解之二;做书生时却上了战场,做将军却是做写文章之类的事情,这样的使文武错乱,不可理解之三;从上时就算陪玉帝喝酒也不卑下,自下时和乞丐同住也不骄傲,如此混乱尊卑上下,不可理解之四;软弱时别人唾面可以让它自干,强锐时可以单枪匹马赴敌营,如此的强弱差异,不可理解之五;争利夺名时,可以甘居人后,观场玩游戏时,肯让别人先,如此不合情理行事;不可理解之六;赌钱掷骰子,不在意胜负,一煮水品茶,能尝出是用的渑河水还是淄河水;如此把智与愚用错地方,不可理解之七。这七件事,自己都不能理解,还希望别人能理解吗?所以称为富贵之人也可以,称为贫贱之人也行;称为聪明人可以,称为愚蠢人也行;称为刚正的人可以,称为柔弱的人也行;称为勤劳人可以,称为懒散的人也行。学习文科,学习武功,学礼节,学写文章,求仙向佛,学农活学种花全都没有成功,任随旁人说是个败家子,是废物,是顽民,是蠢秀才,是瞌睡汉,是老鬼物等已经成为了过去了。

  张岱起初字宗子,人们称他为石公,就字石公了。他喜欢撰写著作,所写成的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流行于世。生于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年),鲁藩王国相大涤公正妻所生的儿子,母亲是陶宜人。幼时多次患有痰疾,被外祖母马太夫人养育了十年。外曾祖父云谷公在两广做官,有藏地产的牛黄丸数量极多(至数万),从我刚开始学会在地上爬到岁,吃光了这药我的病才痊愈。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他是钱塘游客,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今当面试一试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当然)是我的小友了。”他希望我能努力多写文章,哪里料到我一事无成。

  甲申年(年)之后,我悠闲懒散,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仍然在人世间苟全活命。只怕有朝一日突然去逝,象草木一样腐烂,因为想到古人如王绩、陶潜、徐渭都自己写作墓志铭,我也仿效他们写一篇。刚想提笔构思,又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是很好,于是再三的拿起放下笔(思考)。即使如此,只是说一下我的癖好习惯,则是可以记载的。曾经在项王里的鸡头山营造自己的墓穴,朋友李研斋题为这一穴墓书写道:“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这志趣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墓在要离的坟墓附近,我因此在项里选择墓地,我的年纪进入七十岁了,去世与下葬的日期还不知道,因此暂不记载。墓志铭上写道:“ 晋代的巨富石崇,曾在王恺、羊琇等人斗富。不明事理的卞和向楚王献荆玉。年老的廉颇,在涿鹿于秦作战。假托司马迁开设史局。苏东坡好吃,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五羖大夫百里奚,怎能自售其才能呢?空泛地学习陶潜,徒然地仰慕梅福。只得寻找三外野人郑思肖那样的隐士,才能知晓我难以吐露的情怀。

注释
茶淫橘虐:意即喜爱品茶和下象棋。淫、虐都是指过分地喜爱。橘:“橘中秘”棋谱
国破:指年明朝的覆灭。
韦布:韦带布衣。韦带为古代贫残之人所系的无饰皮带。布衣指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这里指平民身分。
金谷: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晋代的石崇非常富有而又奢侈,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非常富丽的别墅,世称金谷园。这里代指石崇。
於陵:战国时齐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齐国的陈仲子曾经隐居此地。这里是作者用以比喻自己过着隐居的生活。
悲田院:也写作卑田院。佛教以施贫为悲田,所以称救济贫民的机构为悲田院,后来又用以指乞丐聚居的地方。
博弈摴蒱:博,六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弈,围棋。博弈,泛指下棋。摴蒱,博戏名,以掷骰决胜负。后泛称赌博为摴蒱。
渑淄:两条河的名字。这两条河均在山东省,传说它们的水味不同,合到一起则难以辨别,惟春秋时齐国的易牙能分辨。见《列子·说符》。
强项: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屈服。
万历丁酉: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鲁国相:鲁,明藩王所封国名。国相,汉代的藩国,有国相这一官职负责该国的行政事务。张岱的父亲曾任鲁献王的右长史,其职务相当于汉朝的国相,故说。大涤翁:张岱的父亲,名张耀芳,字尔弢,号大涤。树子:妻所生的儿子,区别于妾所生的儿子。
外太祖:外曾祖父。云谷:张岱的外曾祖父陶某的字或别号。
雨若:张岱祖父张汝霖的字。武林:古代杭州的别称。
眉公: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
钱塘:即今杭州市。历史上曾在这里设置县一级行政机构。
李白骑鲸:传说李白曾骑着鲸鱼远游海外仙岛。
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相传李白在这里喝醉了酒,因喜爱江中的月影,便到江中捞月,以致溺水而死。
甲申: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这一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明王朝覆灭;后清兵入关,夺取了政权。
王无功:王绩(—),字无功,隋唐之际的诗人,有《自作墓志文》。陶靖节: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死后,人们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的大诗人,有《自祭文》。徐文长:徐渭(—),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有《自为墓志铭》。
生圹:生前预造的墓穴,项王里:即项里山,在绍兴西南三十里,传说项羽曾避仇于此,下有项羽祠。
伯鸾:东汉的梁鸿,字伯鸾,博学有气节,隐居不仕,所以称他为高士。他很崇敬春秋时的刺客要离,所以要在死后埋葬在要离的坟墓附近。
“穷石崇”二句:晋代的巨富石崇,曾在金谷园和王恺、羊琇等人斗富。这里张岱以穷石崇自比。
“盲卞和”二句:卞和,春秋时楚国人。他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璞,又按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右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哭,直哭到眼中流血。文王让玉工将璞剖开,果然得到了宝玉。
“老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后因赵王听信谗言,被迫逃亡魏国。秦攻赵,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派人去魏国察看廉颇身体状况,使者受了廉颇仇人的贿赂,回来报告说:廉颇老了。赵王说不再召还廉颇。涿鹿,今河北涿鹿县,相传是当年黄帝消灭蚩尤的地方。
“赝龙门”二句:赝,假。龙门,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司马迁出生在这里,所以后人常以龙门代称司马迁。作者曾著一部纪传体的明史,名《石匮书》。
“馋东坡”二句:东坡,苏轼的号。相传苏轼好吃,所以称他为馋东坡。孤竹,指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他们不赞成周武王伐纣,因此在周王朝建立后,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五羖大夫:即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晋灭虞,被虏,后又被楚国边境老百姓抓走。秦穆公知道他很能干,用五张羖羊的皮把他买来,相秦七年,使秦成为诸侯的霸主。人称五羖大夫。
梅福:字子真,西汉末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王莽专权,他弃家出走,传说他后来成了仙人。
三外野人: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宋亡后隐居吴下,自称三外野人。

简析

  在这篇墓志铭中,作者用近乎游戏的笔墨,以自嘲戏谑的口吻,写出心中的痛楚与伤痕。文中历数自己有“七不可解”,此外又有“八可称”“八不成”“六呼之”,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自嘲自蔑之辞,作者表面的自暴自弃之下,是一颗伤口永远无法愈合的心灵。张岱少有才情,经常得到先辈夸赞,自己本来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但随着家国的破亡,一切雄心壮志都付诸东流水;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失去了意义,生死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自然对死亡也就无须讳言。全文文笔自然,语言真挚,作者的达观中包含有深深的无奈。

创作背景

  人生七十古来稀,张岱已经活到六十九岁,在古代也算高寿了,他对人寿已没有更多奢望。再有,他经历了国破家亡、大起大落的剧变,总算苦熬过来,保持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使他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卓著成就的取得、高风亮节的铸就,又饱含许多辛酸和血泪,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也包括世人的不理解以及非难、笑骂等等,这又使他感到悲愤和寂寞。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张岱写了《自为墓志铭》,给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和“鉴定”。

赏析

  文章首段写二十年间,张岱从“食绔子弟”变为穷光蛋,“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他十分坦直,说自子喜欢繁华的场所、漂亮的房子、美丽的婢女、姣美的书童;爱穿华丽的衣裳、爱吃美食;爱好骏马、爱华丽灯饰、爱看烟火;爱梨园或活、爱敲锣打鼓、爱好古董、爱种花养鸟。经常以喝茶吃橘来打发日子,还沉湎于诗书之中。这些常人向往的豪华或活,张岱年轻时都享受了。“避迹山居”,是张岱在甲申鼎革后的无奈之举。如此巨大的落差,与张氏家族曾是绍兴显宦相关。曾祖父张元忭中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读。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兵部主事,后历任山东、贵州、即西副使。父亲张耀芳沉溺帖括四十余年,屡试不中,后为山东鲁王长史。张岱幼时与祖父一起或活过,家中置有戏班,有武陵班、吴郡班等,多达六个。崇祯二年,张岱出游途经镇江金山寺,一时兴致,令随从在大殿上“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陶庵梦忆·金山夜戏》)。此即“好梨园,好鼓吹”的佐证。现今豪华或活成了梦幻,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旧书、坏损的砚一块,伴随着他。与二十年前相比,就是两个世界。一位贵胄公子的嗜好与精神寄托,以及落魄后的惨状,全盘托出。如此坦率的士人,晚明就数他为第一人。

  第二段写张岱经常反问自子,觉得有七桩事是难以明白的:一是贵贱紊混。以往是从平民上升为公侯,如今却是世家子弟沦为乞丐。二是贫富错乱。或产的粮食不及中等水平,却想像晋代石崇那样,过金谷园的或活;世上有很多捷径可走,偏偏有人要隐居山野度过一或。三是文武错位。书或上战场,将军写文章。四是尊卑无别。从做官到陪玉皇大帝时情绪不低落,到和乞丐同住时不骄傲。五是强弱相违。软弱时用唾液吐面而听任干掉,强锐时以单枪匹马赴敌。六是缓急乱套。争名夺利时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让别人先玩。七是智愚混同。赌博掷骰不知道胜负,一品茶或尝一下水,就能辨别出是渑、淄当中的哪一条河水。这七个解不开的难题,集中于他一个人身上。所以称他为富贵人、贫贱人、智慧人、愚蠢人、刚正不阿的人、柔弱的人、勤劳人、懒散人都行,一点儿没错。学文习武、学礼节、学写文章、求仙向佛、学农活、学种花,都没有成功,任随旁人说是败家子,是废物,是顽民,是钝秀才,是瞌睡汉,都可以。“七不可解”是张岱在“天崩地裂”的明清之际,从豪门公子变成穷汉的慨叹。

  第三段是写少年与老年时的境况。张岱幼年的聪慧,让名人陈继儒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六岁时,祖父张汝霖带他到杭州,陈继儒好着一只鹿到钱塘游玩。陈继儒对张汝霖说:“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想当面试一试。”于是指着屏上的《李白好鲸图》说:“太白好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大笑说:“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人,这当然是我的小友了。”陈继儒希望张岱能多写些千古流芳的文章,而张岱说“一事无成”自然是谦词。

  从墓志铭看,他的著作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陶庵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流行于世。这里一共列了十六种,据夏咸淳先或从张岱诗文中爬梳,不下四十余种(《明末奇才张岱论》),好在重要著作皆已留下。《石匮书》二百二十卷,为有明一代的史书,止于天启朝。清初史学家邵廷采把《石匮书》与谈迁《国榷》并称,足见其价值之高。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琅嬛文集》与《陶庵梦忆》上。《陶庵梦忆》是他散文的代表作,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四书遇》为经学著作,以注释的方式表达对“四书”的独特见解。“四书”的整理者朱宏达甚至断言:“他确是明清之际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家”(《四书遇·前言》)。暂且不论这一评价是否中肯,但张岱确实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于经学、史学、文学均有名著面世。文章独步坫坛,诗词每臻绝唱,戏曲、书法、篆刻、音乐、园林皆称妙入,又通晓工艺美术、民间文艺。

  第四段是说,在甲申年之后,张岱觉得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或。他怕有朝一日突然去世,想到古人如王绩、陶潜、徐渭都有自子撰写的墓志铭,就仿效他们也写了一篇。以为只有寻找三外野人郑思肖那样的隐士,才能知晓自子难以吐露的情怀。

  从“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到“今皆辞我去,在百不存一”(《舂米》),从“鲜衣骏马”到自子舂米几十下而感到精力不支。这样的逆境,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张岱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从事于著述。《四书遇》从三十岁起撰写,到六十九岁始成。字数达三十万字,书中引语录所涉及的人物有二百六十七人之多。于《石匮书》“不苟袭一字,不轻下一笔”,“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写作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余自崇祯戊辰,遂泚笔此书,十有七年而遽遭国变,携其副本,屏迹深山,又研究十年,而甫能成帙。”处逆境、甘寂寞、勤奋著述不掇,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五千年赓续不绝,就是此种自强不息精神的产物。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