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综述
鲍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文学成就集中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上多方面的贡献。六朝诗坛,素称贻讥金粉,浮华纤巧,内容空虚贫弱,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晋宋文学新旧变革过程中,鲍照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继承并发扬自《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作品不但在内容上能够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尽情地抒吐个人胸怀,在艺术形式上更能汲取当时文坛上精雕细琢、善于表现的长处,讲究炼字炼句,巧妙地操纵语言的音节,多所创造,具有清新而又严谨的特点,一洗诗坛靡弱之风,光焰腾于楮墨之表,为诗界灌注了新的生命。风格上,鲍照的诗作豪爽驱迈,为此,方东树曾赞扬其作“非常奇丽,气骨俊逸不可及,非同齐、梁靡弱无气,虽小庾亦不能具此气骨”(《昭昧詹言》),认为鲍照之后的庾信亦望尘莫及。数量上,鲍照的诗作在也是当时最多的,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文人诗603首中,鲍照一人独占204首(三言1首,四言4首,五言167首,七言11首,杂言21首),超过其三分之一。形式上,鲍照的诗作半为徒诗,半为乐府。徒诗全为五言,乐府则半为五言,半为七言或杂言。内容上,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
同时,鲍照的文学成就存在一个聚讼千古的严肃课题,即鲍照是否梁陈宫体诗的先导或滥觞。自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从侧面指出齐梁的艳情、宫体皆是鲍照诗歌艺术影响的恶性发展后,宋代的张戒、近代的刘师培、现代的陈钟凡、陈寂亦等评论家基本持赞同态度。对此,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钟优民等认为,宫体诗是梁简文帝萧纲所创,完全是腐朽透顶的统治阶级荒淫放荡生活在创作上的丑恶反映;而鲍照笔下的妇女形象则充满康乐之情,或具有婉曲愁怨之思,故而鲍照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从而鲍照诗与宫体诗存在本质区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文学形式
在文学形式方面,鲍照兼长众体,诗、赋和散文皆有名篇传世。其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词采华茂,对偶工整,或寓情于景物之中,或游神于气象之表,皆抑扬顿挫,音调和谐,而且思想深刻,感情饱满,建安风骨犹存,造诣很高,开后代诗人无数法门,获得不少诗家的好评,可谓“风格道丽,意境深沉,陈言尽去,耐人咀嚼”。其中,其五言古绝更是在句式、押韵上开唐人绝句之先河。其七言诗则在诗史上更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他更是曾经被人尊为七言诗开山之祖。此外,在乐府创作方面,鲍照可以说是当时集古今大成的诗人,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乐府的音调、句法多所发展。就骈文方面而言,鲍照也是一位优秀的骈文作家。
乐府诗
乐府诗方面,首先,鲍照乐府的诗题,有其首创的,如《萧史曲》、 《幽兰五首》、《中兴歌十首》等;也有其根据乐府《古辞》自创的。对于前代乐府的精华,鲍照能够较好地师承,如建安乐府注重反映“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现实,与此相比,鲍照乐府在反映当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上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较之同时代诗人,鲍照乐府也是高出一筹。同时,鲍照不受前人限制,能借旧题来寄托新意,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在朴素自然的外衣下,往往蕴藏着深厚纯美的内涵,有着高远的境界,塑造出奇险、生动的形象,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其次,鲍照乐府较前人乐府还有一个大的进步就是广泛运用七言体和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突破了五言乐府的旧框架。 [8]在这方面上,首先,鲍照大量创作七言和杂言乐府(鲍照乐府诗计有三言诗1首、五言诗54首、七言诗11首、杂言诗21首),使诗歌节奏错综多变,为乐府诗和七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原因在于:七言句比五言句字数多,不仅词汇的容量大、含义多,而且在一句之内可有起伏、转折,感情的表达能力就强;而杂言又呈现出错综变化,增加了诗歌形式的节奏美,去掉了因字句一律而呆板、平直的缺点,使整首诗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第二,鲍照的乐府诗想象丰富、大胆,善用比兴,在诗中往往造出新奇、生动的形象,使诗歌的思想变得鲜明、深刻。第三,鲍照乐府诗的语言既瑰丽又通俗,这是他非常讲究辞藻,语言造诣很深,发扬了文人诗和民歌两方面的优点的结果。第四,鲍照乐府诗的情调气势也多种多样,总能随诗的思想内容而变,有的奔放,有的流转,有的飘逸,有的沉郁,有的激昂急促,有的轻歌缓唱,等等,各臻其妙。
最后,鲍照乐府创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的乐府语言容量很大,节奏变化较多,辞藻华美而又流畅,既保持民歌语言的本色,又融合文人乐府语言的优点,给后代提供了可贵的艺术借鉴,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前无古人。
五言诗
五言诗方面,鲍照的五言诗深沉、秀丽,数量上计有111首,内容上可分为咏史和拟古、山水、酬赠等。
首先,鲍照的咏史和拟古诗主要是影射现实、抒发怀抱。在这类诗中,鲍照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写帝王将相的荣华富贵,一方面写寒士贫民的寂寞凄凉。总体来看,鲍照对豪门显贵的态度是轻蔑而非羡慕,对寒士贫民的态度是同情和赞赏。
其次,鲍照不以山水诗闻名,其部分山水诗因致力于典雅沉奥而陷于平顿板实,但其大部分山水诗还是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有不少山水诗更是达到了“指事造形,写情写物,最为详切”的要求。
最后,鲍照的酬赠诗数量上约占其五言诗的五分之一,内容上则形象鲜明、感情深挚,是鲍照继承《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而学习民间歌谣喜用“比体”的结果。
七言诗
七言诗方面,鲍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诗的人,其七言诗全是乐府诗,应该是学习七言乐府民歌和曹丕等文人七言乐府诗的缘故。其现存形式完整的七言诗有十一首,约占了南朝宋二十七首七言诗的五分之二,开创了七言诗的新局面。从内容方面看,鲍照七言诗或是爱情诗,或写夫妻离乱的痛苦,或写弃妇的悲伤,可以说是充实丰富的。
骈体文
鲍照的散文现存三十七篇,计有赋十篇、表疏十篇、启九篇、书一篇、颂两篇、铭四篇、文一篇。其中,以赋、书、颂、铭、文比较有价值。首先,鲍照的赋全是抒情小赋,思想内容与其诗歌是一致的。其次,鲍照仅存的书信《登大雷岸与妹书》名为书信,实为游记,是一篇描绘山水景物的骈体文。总体来看,鲍照骈体文的风格是同其诗歌相一致的,即是遒劲雄健,瑰丽奇峭,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艺术风格
在艺术风格上,鲍照的很多作品均以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气魄,描绘广泛的社会现实,抒吐在高门世族压抑下寒士的生活情绪和美好理想,既有清新俊逸的一面,有不少一任淡远、飘逸之至的作品,也有秀丽绝伦、雕琢精工之作,但在复杂多样的风格中,其作品的主调还是遒劲强健、雄壮昂扬的风格,这种雄肆、奔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鲍照作品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创作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有机的统一。